大园林理论下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大园林理论下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舒有新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绿化和城市生态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作为城市绿化骨架的道路绿化,在空气污染防治和生态条件改善方面起到前沿和突出作用。同时在保持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城市道路绿化也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但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现状,结合大园林理论,探析现代园林理论的发展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大园林理论

1、大园林理论的发展背景

1.1大园林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近年来形成的大园林思想,是在传统园林和城市园林绿地渐成系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古典园林理论、前苏联城市系统绿地规划理论和起源于美国的LandscapeArchitecture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建设园林式的区域、城市甚至国家。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其实质应当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也即是说,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

1.2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

传统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混合阶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磨合阶段

大园林理论—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阶段

1.3大园林理论的内容

大园林理论的实质是园林内涵的扩大,使园林从狭隘的造园转入整个区域或城市乃至大地的园林化,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是由园林绿地系统向系统化城市大园林的转化。大园林理论认为,园林应当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并将重点放在城市开放空间上,用建筑、山系、水体和植物等园林要素,构建具有生态、艺术和使用三大功能的城市大园林。因此,大园林理论应当建立在统领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的协调性研究,进行包括城市道路、路灯、构筑物及其他市政设施等城市设施和绿地,并包括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在内的开放空间的环境设计,并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外观设计,构筑园林化的城市空间。

2、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现状分析

2.1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依然偏少

杭州城区大部分主干道的行道树以悬铃木、香樟为最多,占行道树总量的1/2左右,其次为枫杨、无患子、杜英、黄山栾树、银杏和枫香等。其他植物有泡桐属、银杏、水杉、七叶树、桂花、臭椿、榆树、柿树、乌桕、珊瑚朴、山玉兰、长山核桃、重阳木和三角枫等。相比之下,我国观赏植物资源丰富,道路绿化上所常用的植物品种就远远偏少了。

2.2常绿和落叶树种搭配比例不当,中层植物较少

部分道路落叶树种偏多,常绿树种偏少,因此有些道路出现了“冬无常绿”,与道路绿化所倡导的“四季有绿,四季有花”的要求尚有差距。部分道路仅有银杏,而无其他常绿乔灌木搭配,在冬季非常萧条。部分道路行道树都为樟树,一年四季显得单调呆板。杭州市道路绿化高、中、低3个层次中,高、低层植物较丰富,而中层植物较少,对植物景观和环保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3道路绿化的养护水平不高

绿篱和球形灌木存在不能及时修剪的情况,绿化景观凌乱不整。部分地方植物枯死后缺株,也未能应及时进行补栽,甚至有泥土裸露在外。有些分车带的开头部分养护管理差,时花没有及时更换,景观效果差。养护单位技术水平不足,未能达到养护标准的要求,更没有建立养护技术档案。

2.4道路规划与道路绿化设计不同步,缺少大园林景观规划理念,绿化及植物生长空间均不足

大多数城市在道路总体规划时,没有突出绿地系统规划,更没有大园林理论规划理念,未预留相应的绿化用地。一般都是道路建成以后,根据剩余现有的地形、地况进行绿化施工,出现绿地少,绿化空间不够,行道树种植池规格太小而生长空间不足等情况,且场地内多残留较多硬质垃圾及绿化带内留有较多的管井,给绿化工作的实施带来大量的土方垃圾清理工作,由于绿化位置的限定不利于苗木后期的健康生长。

3大园林理论背景下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杭州市在1994年第二批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后,经过近20年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取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突破,2017年被住建部正式命名并授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此,必须构建大园林理论,将绿化与城市建筑、设施同步建设、融合一体。

3.1加强对绿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选择和应用优良树种

认真调查杭州乃至浙江省城市绿化的树种,并对其繁殖和应用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适于杭州城市绿化的树种,作为城市绿化的基本素材,并建立相应的生产和观赏苗圃,加强推广应用的力度和范围。

3.2树种要常绿落叶合理搭配,配置要多样化,多层次,多色彩

道路绿化中要乔木、亚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等相结合,不要只注重乔木和灌木两个层次。绿化要乔灌草,高中低相结合,层次分明,活泼,自然,模式多样,达到道路绿化乔草和高低相结合;植物配置要体现四季有花、四季有绿,色彩丰富,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

3.3加强养护管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三分种,七分养。后期的养护管理是保持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重要环节。要增加养护资金的投入,实行有规范、有制度的高水平养护。同时要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养护水平,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水平,保持道路绿化景观的长期稳定。对残缺植株及时进行更换,加强病虫害管理,保持植物的最佳修剪方式,定期灌溉合理施肥。

3.4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统一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工程应同时期规划、设计。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留足绿地面积,使绿化带和道路规划、城市规划相适应;在施工阶段可考虑施工总承包,方便管理,避免因道路和道路绿化不同单位施工而出现的前一单位对绿地区域的占用和破坏,为后期绿化提供较好的土壤条件。

当前,园林绿化正处于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向大园林理论阶段过渡,城市园林绿化与建筑设施还处于磨合状态向融合状态转化,大园林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杭州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继续深入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从大园林理论的视野加强园林绿化,高水平谱写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杭州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建汶.城市道路绿化之我见[J].现代园艺.2017,(1):166

[2]刘道纯.关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1,(9):34-35

[3]施德法,王小德,马红玉,等.浙江城市行道绿化调查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0,7(1):74-78.

[4]方章隶.城市行道树和公园树种的选配[J].浙江林业,199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