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二中学陈益云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应坚持的教学原则。其具体方法是:以兴趣为导向,引领学生问题意识;挖掘实验材料,加速科学问题的生成;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学生提问平台;深化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关键词】培养问题意识科学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心智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我们在课堂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需要有创新冲动,善于发现问题是产生冲动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科学学习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甚为深远。不少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积极性比小学差,表现为不愿思考,不爱提问,不善答问。大家知道,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完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长期的不能问,逐步演变为不想问,不爱问,不愿问,至而不会问。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缺乏问题意识,是导致学生不能养成问题意识的根源所在。
一、以兴趣为导向,引领学生问题意识
兴趣是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是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父母亲督促,不要老师管卡压,你自己会自觉自愿去做,没有时间会挤出时间,有什么困难你会想办法,千方百计去完成它。学生只有对科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不断去探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如教学《空气中成分》,上课时教师做演示实验:在水槽中点燃蜡烛,并用空杯子倒扣使它慢慢地熄灭。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看到刚才的实验现象你想提哪些问题?学生纷纷发言: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是慢慢熄灭,而不是一下子熄灭?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刚才的实验,你还有什么重大发现?愿意自己做一做实验吗?此刻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按教师的要求一丝不苟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生成了新的问题:水为什么会上升?燃烧用去了多少气体?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二、挖掘实验材料,加速科学问题的生成
实验材料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服务的。如果在整理之后就束之高阁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很难培养学生问题的生成。新课程强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认为充足的实验材料是有序进行实验的保证。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搜集实验材料的能力,且他们喜欢搜集,如讲《简单机械》时,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钳子、小锤、镊子、螺丝刀等家庭常用工具;讲《声音的发生》一课时让学生搜集废弃小钢锯条,代替课本中的钢尺;讲《植物的种子》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多种多样的种子并带到班内展示;总之,凡是学生能动手找到的实验材料,尽量让学生去寻找。因为寻找材料的过程也是学生初步认知、研讨、探究的过程。学生天真、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在自备材料时,每位学生一定会研究手中的材料、动手做小实验,脑海中一定会生成很多相关的问题并互相探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积极的培养。
三、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学生提问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在课堂上,让每名学生都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是很不现实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提问题的平台。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分组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因素,保证在发挥优秀生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研讨筛选,凝结成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最终达到提升全班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使每名学生均受益。例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
总之,课堂一切活动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一个人们对疑难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科学研究品质,养成自主研学的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正是在这一科学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形成了独立获取知识,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初步奠定了具有个性特点独立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参考书目】
1、《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
2、《认知心理学研究》李维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3、祖晶主编.《苏霍姆林斯基名言》.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1版
4、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