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四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四法”

张娇

张娇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建设小学445425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实施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既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又要灵活运用。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设计方法改革,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性;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90-02

课堂是课程(教学)实施的主阵地、主要渠道。毫无疑问,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课堂是主攻点或“切入点”。可以说,如何建构新课程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新课程老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教师如何才能建构起新课程有效乃至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呢?我想最关键的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洗”文本,洗出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容量”为“质量”,让学习更富自由和灵动,变“授受”为“对话”;“创”风格,创出品牌,把创造还给教师;变“解析”为“建构”,让教学更具个性和智慧。具体地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从抓前提、打基础、明方向、抓关键入手。

一、教学设计的前提——准确解读文本,切实用好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决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的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刘军成同志也多次提出,要求“重组课程,再造课堂”。长期以来,我们听课、检查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发现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一拿到教材,首先去看教参、教师用书,单纯的依赖教参教辅及教师用书,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实际上,教参教辅及教师用书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校、何学生群体都适用)的备课法宝。所以,要从教师本人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教辅及教师用书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

怎样有效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不同于一般的阅读,首先是因为它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具有特定的目的性,也就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不仅自己要读懂,还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读懂;其次是因为有较强的重构性,需要教师从导读(引领)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的再加工,再创造,也就是要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所以,教师有效解读文本要做到“四个必须”、“抓住四点”、“四个钻研”、“三个轮次”。“四个必须”:即必须熟悉整套教材,从宏观上把握;必须反复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的内涵要旨;必须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去解剖文本,既能深入文本感知具体内容,理解语言要素,又能跳出文本,进行整体设计,;必须明了文本中有什么或缺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抓住四点”:即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品出意蕴,读“深”意;抓住文本的矛盾点,追根溯源,控“清”因;抓住文本的精彩点,品味欣赏,究“妙”味;抓住文本的含蓄点,由表及里,寻“真”意。经过“三个轮次”:即“第一轮”以读者的身份初读,达到从“有疑”到“无疑”方可;“第二轮”以作者的身份去体察研读,达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有悟”的程度;“第三轮”以学生的身份再读,达到从“有悟”到“有用”的境界。进行“四个钻研”:即钻研主旨、钻研结构、钻研字词、钻研方法。只有这样在有效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教学设计。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大家深入领会刘军成同志研究提炼的“三四四”教学模式。

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文本解读要重视把握文本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解读文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性的用好文本。

二、教学设计的基石——认真分析学情,把握真实状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刘军成同志多年前就提出“研究研修研习其创新,学校教师学生同成长”。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专注学生的“学”,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高质量的学情分析对新课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以及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学情分析,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更包括学生对特定学科学习的期望、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等等。同时,还要把学情分析的结果作为设计教学、建构有效课堂的基石,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

分析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疑问,用学生的问题引导教学设计,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生成课堂真正的精彩!

三、教学设计的方向——注重取舍整合,确立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高效的课堂教学从目标设计开始。这是因为教学目标是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科学评价教学效果提供基本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怎样科学确立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实现“三维一体”的整体目标出发,坚持“四条原则”即全面具体与重点突出相统一、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统一、学生自主提出与教师反省揣摩相结合、预设目标与非预设目标相结合;经历“三个过程”,即“一明”:明析学段目标,并具体把握;“二挖”: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找寻适合的个性目标;“三整”:对目标因素取舍整合、突出核心目标。

这样一个小步骤,就让我们理解了什么叫目标的整合:学生理解了“圆晕”的意思,体现了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了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确立,既要注重从整体出发,又要注重细化目标,努力使目标具体明确、层次分明、便于操作,同时还需进行整合、形成核心目标,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的关键——构思教学流程,层层推进教学

实施流程的设计,是指教师在解读文本、分析学情、确立目标的基础上,构思教学展开的基本环节,以层层推进教学、有效达到目标。教学流程的设计,一要根据对文本的细读和宏观把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来谋划教学思路,为教学寻找到一个有效支点;二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既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又要注重指导性、操作性。

教学流程的设计,除了要注重从传统的程序化设计转向现在的人性化板块设计,注重根据不同的性质与任务体现设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外,还应注重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体裁、不同课题的课文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教学设计更切合教学实际,更具指导性的操作性。

能够像上述这样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自觉进行生态创新模式教育实践研究,认真精心的对教学进行设计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勤奋的有思想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是高效而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