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产后访视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社区产后访视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郁丽静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00)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01-02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现在高危产妇和高龄母亲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部分人群所生新生儿发生疾病的风险也相对增加。而且,产后妇女面临母亲新角色的转换、新生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是产妇身心健康及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母婴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1]。产后访视时,社区医生入户对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和有针对性的指导,目的是指导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进行科学的护理。同时通过产后访视可以及早发现新生儿的一些异常问题,从而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本文主要阐述了产后访视的具体内容、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及其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产后访视的具体时间

产妇分娩出院后3天或产后7天为第1次访视时间,产后14天和28天分别为第2次、第3次访视时间。有特殊情况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产后42天回医院进行检查。

2.产后访视人员

产后访视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人员负责产后访视护理指导。产后家庭访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技术好,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善于交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提供健康的卫生咨询服务,有较高的整体护理水平和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善于利用家庭中的普通用物代替医院正规设备,对访视中母婴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确保母婴安全,还要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产妇,使其满意[1],从而提高产妇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整体护理的内涵不仅局限于医院,而是要面向社区、面向社区人群。

3.产后访视的具体内容

产后访视是指产妇出院后,由社区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上门进行访视,主要内容有母婴健康检查,母乳喂养情况及婴儿护理,指导新生儿抚触,并接受咨询,对母婴的异常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理。程忆文等[2]研究显示通过护理人员采用“看、问、听、查、指导”的方法,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及其生活环境进行护理指导,并测量新生儿体重,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检查新生儿体温、体重、脐带、臀部及全身皮肤情况,指导产妇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喂养等相关知识与技巧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情况,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从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众多研究表明,对婴儿实施母乳喂养具有许多好处,可以增强婴儿机体免疫功能[3],降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4],增强婴儿呼吸系统抗感染能力[5]。

4.产后访视的重要性

产后家庭访视是根据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和实际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效果。程忆文等[2]研究显示第1次访视有50.19%的产妇和59.34%新生儿存在问题,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指导,在以后的2次访视中,母婴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第3次访视时只有9.29%的产妇和4.76%的新生儿存在问题,说明产后家庭访视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产后家庭访视可增强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新生儿的能力[6]。由于目前我国产妇大多数为初产妇,缺乏科学育儿及自我护理的经验和知识,加之产妇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支持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因此社区护理人员产后访视时的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7]。

5.产后访视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赵颈红[8]等研究显示,产后访视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产后访视可以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访视医生入户健康宣教及指导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是医生入户访视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医生在喂养技巧和判断母乳是否充足等方面均会给予细致的讲解,并与产妇随时沟通,了解产妇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此方式有效地帮助并能鼓励产妇最大限度地坚持母乳喂养。因此,访视医生的专业指导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9]。同时,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有很多益处,可以增强婴儿机体免疫功能[3],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2)访视医生针对性的干预对新生儿体重的增长有关键作用。医生在入户访视时,首先会观察并询问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一般情况,重点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和大小便的次数及总量。同时测量新生儿的体重,和出生时体重比较,通过观察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趋势判断喂养是否适量。医生根据访视所掌握的情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新生儿体重增长不良现象的发生。(3)并且通过访视医生规范的脐部护理能指导新生儿家长正确的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不正确的脐带护理方法会增加脐带感染的机会,严重的会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脐带护理是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操作,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部分家长掌握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赵颈红[8]等研究显示第二次访视组脐带规范处理达97.4%,明显好于第一次访视的情况,说明产后的及时访视能有效地避免脐带护理的不规范操作而引起的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朱玉芹等[10]研究显示产后家庭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问题,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整体护理和新生儿抚触的深入发展。产妇出院后及时进行家庭访视会发现诸多的护理问题。通过家庭访视,及早发现影响健康的问题,结合家庭情况,提供实际的指导或可行的方法,实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如朱玉芹等[10]研究显示第1次访视发现病理性黄疸56例,经住院治疗37例,家庭治疗19例均治愈,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2例先天性肛门狭窄的新生儿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另外,在第1次访视时仅有29.42%新生儿进行了抚触,通过第2次访视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监督和指导,使每例婴儿都得到了抚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儿护理方面,婴儿抚触是一项新技术。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对婴儿的皮肤和各个部位进行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使新生儿得到抚触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安慰,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生理效应。经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刺激消化功能,减少婴儿的焦虑,对形成独立、自信心有益[11]。抚触还能促进婴儿β-内啡呔、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素的分泌,从而增加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12-13]。抚触对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良好作用[14],且操作简单、无创、廉价,值得推广应用。

6.小结

产后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主要服务形式之一,能使产妇在家里得到直接的护理服务,让护理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渗透到社会和家庭的各个领域,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15]。

大量的实践证明,产后家庭访视把预防、保健、康复和专科护理等服务送到产妇家中,使产妇和新生儿在家中同样得到完整的护理,方便了产妇和家属及早发现新生儿的一些异常情况,避免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促进了新生儿抚触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密切了护患关系,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弥补了我国社区护理的不足,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缨,洪水玲,裘佳清,等.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98-501.

[2]程忆文,申红梅,汪静.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2,4(4):329-331.

[3]BertottoA,GefliR,FabiettiG,etal.HumanbreastmilkTlymphocytesdisplaythephenotypeand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ofmemoryTcells[J].EurJImmunol,1990,20(8):1877-1880.

[4]JainL,VidyasagarD,XanthouM,etal.Invivodistributionofhumanmilkleukocytesafteringestionbynewbornbaboons.ArchDisChild,1989,64:930.

[5]杨君,向东劲,杨艳霞.母乳喂养对婴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调查和分

析[J].全科医学杂志,2000,5(3):148-150.

[6]叶晓群,卢华,陈启蓉.对92例产后妇女接受家庭访视效果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C):2478-2479.

[7]朱雪梅,孙晓婷.社区产褥期妇女保健指导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63-64.

[8]赵劲红,李景刚.社区产后访视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33-1535.

[9]黎英.产后访视对家属育婴行为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25):120-121.

[10]朱玉芹,延丽萍.996例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6):41-42.

[11]柯国琼,林小燕,黎宁,等.改良抚触方法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8.

[12]廖根娣,罗金玉,林阿珠.家庭抚触对婴幼儿的作用[J].全科护理,2009,7(4B):1029.

[13]云清,董磊,董欣英.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08,31(4):90.

[14]郭红英,杨凯红,杜月琼.新生儿抚触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2-33.

[15]黄廷芬.家庭访视护理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