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对策研究

刘玉蕾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大学新生刚进入校园,面对一系列改变和新事物,心理上会产生暂时性不适应的现象。适应是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本研究阐述了大学新生面临的学习和人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适应问题,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讨新生适应问题的对策。大学生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学习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几类,可以相对应做出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对策

前言:环境的改变必然导致适应问题的出现。具有较高心理适应性的人对环境变化持有积极灵活的态度,能够主动调整身心,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而言,生活、学习和社会关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必然会面临环境适应问题。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积极效果。本研究将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以期为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大学新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1.1生活因素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到了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会对大学的群居生活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需养成新的生活习惯,在改变自己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心理的不适应。除此之外,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能在生活、学习上独立,另一方面大学新生还处在刚脱离父母生活的阶段,心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将使新生产生不良的情绪。

1.2心理因素

心理上的不适应是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后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大学新生常感觉到与同学之间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出类拔萃。因此,伴随着完美追求而来的是对失败的恐惧和焦虑。失败恐惧和焦虑症使那些学生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适应变化。其次是人际交往问题,大学新生从中学熟悉的人际关系中进入大学陌生的环境,其人际关系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新生的心理有很大影响。此外,大学生在经济上依赖父母,部分学生还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物质生活的不满足从而产生的自卑感。大学新生还常常会出现过分担心和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前途表示担忧、自信心不足、做事提不起精神来等等心理问题。

1.3学习因素

教育方式的差别:我国中学的教育为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偏重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偏重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而忽视心理素质的优化;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形成发展的机制,无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调控机制。另外,中学学生是被动学习,由家长或老师安排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清晰,而到了大学之后,被动学习的模式不复存在,主动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会让大学新生感到极度不习惯。学习方法上的转变:与高中时期相比,大学老师上课速度快,授课风格各异,许多时候会加以拓展,糅合其他科目的知识。这一系列的差别给大学新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再加上许多大学新生对专业性质不够了解,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合适的方法,导致新生在专业学习方面不能及时摆正心态,产生负面情绪。

2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因此,学校应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娱乐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克服自卑,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其次,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健康环境,也有利于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协调其心理适应能力。对新生的适应问题,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预防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出现极端的行为。在大学新生入学后,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搜集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测试结果、日常的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言行的观察记录、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及经历的重大事件等。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散发相关资料,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支持。

2.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相对中学而言,大学具有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学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教授为辅。如果新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就很容易在大学中迷失方向,导致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出现偏差。因此,大学新生在进校后,导员要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使他们抱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学校教育则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做出明确的学习规划,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丰富和充实自身。

2.3开设专业心理咨询课程,发挥心理咨询师专业优势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师和当事人相互交流的过程,针对当事人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帮助当事人达到自立自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当学生在适应过程中产生负性情绪,经过自我调适、朋辈沟通后仍然无法摆脱困扰时,需要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才能真正改善情绪状态、转变认知、提高幸福感。

高校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视和扶持,完善心理咨询老师继续教育制度、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心理测评工作制度、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心理咨询督导制度、心理危机学生转介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保证心理咨询队伍的运作、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员的专业优势以应对心理危机事件,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当事人存在深层次的心理困扰或是病理性症状,处于重度抑郁状态、有自杀危险,此时心理咨询的帮助作用有限的,有必要转介学生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这也是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的途径。

结语:大学新生面临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适应问题不容忽视,分析适应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为大学新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主动去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是高校建设的必要之举。相关部门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把新生适应问题的消极影响减弱到最低程度,努力呵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萍,简荣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8,04:128-129.

[2]李晨枫.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0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