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云南省文山县疾控中心云南文山663000)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73-02
【摘要】2001—2008年,本人采用中医辨证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痤疮121例,治愈78例、有效39例、无效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痤疮中医辨证讨论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21例,其中男62例,女59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31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个月。临床表现为颜面、胸背部出现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样,周围色红,或顶部出现小脓疮,自觉轻微瘙痒或疼痛,反复难愈。
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按中医辨证论治,具体分型如下:
(1)肺经风热型:症见颜面潮红,粉刺局部疼痛,或有脓疮,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方用:枇杷叶20g,黄连5g,桑白皮10g,杏仁10g,甘草6g,玄参15g,党参15g,荆芥10g。
(2)胃肠湿热型:症见皮疹红肿疼痛,伴便秘溲赤,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宜清热通腑化湿。方用:生大黄10g,山栀10g,茵陈15g,云苓15g,车前子10g,金银花20g,紫花地丁20g。
(3)脾失健运型:症见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或伴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党参15g,云苓10g,焦术10g,扁豆10g,山药15g,莲子肉10g,薏仁15g,桔梗10g,当归12g,夏枯草30g,虎杖10g。
根据以上分型辨证论治,外辅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内加维生素B6500mg的混合液擦患处,日3—4次。
3治疗结果
疗程:内服方3—7剂,外用药5—10天,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皮疹消退)78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皮疹较前明显好转)39例;无效(症状及皮疹无明显改善)4例,总有效率96.69%。
4病案举例
段×,女,14岁,2003年7月就诊,其因颜面部芝至丘疹3月余,伴明显瘙痒不适,自行搔抓、压挤,就诊时丘疹顶端均出现脓疱,周围色或鲜红或暗红,痛苦异常,患者曾多处就医无效。诊其脉细数、舌边尖红、苔薄黄,确诊为寻常痤疮,肺经风热型。予枇杷叶20g,黄连3g,黄柏l0g,荆芥l0g,薄荷10g,杏仁12g,桑白皮l0g,甘草6g,当归12g,赤芍l0g,生地15g,并配合运用自配外擦剂,2天后颜面部脓疮消退,5天后丘疹逐渐消退,未出现新疹,7天后停用内服药,嘱继续涂擦自配药1周,随访1年未复发。
5讨论
痤疮,又称粉刺,俗称“青春痘”,是青春发育期男女的常见病,轻则瘙痒不适,影响美观,重则合并感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因皮脂腺管与毛孔堵塞,致皮脂外流不畅所致,与雄激素分泌过多以及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等因素有关。另外还有服用药物如激素所致者。多采用抗生素(红霉素、四环素口服)、维甲酸类内分泌制剂、锌制剂等治疗。中医对痤疮认识较早,如《诸病源候论》上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对痤疮的精确描述。笔者认为,痤疮与肺、脾、胃三者有关。肺主皮毛,脾主健运,胃主腐熟水谷,肺气不宣、脾失健运、胃失功能,则出现皮肤的多样痤疮样变化,分别采用宣肺、健脾、清胃诸法,可从源头上治疗痤疮。而甲硝唑为抗生素,亦能杀灭螨虫,维生素B6可协同甲硝唑抗菌除螨,并能营养肌肤,治疗痤疮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