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敏(衡水市桃城区彭杜中学河北衡水053000)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语言的交流沟通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现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沟通式教学的原则
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深层次来说,都忽略了这样几个事实:一是初中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就已经存在着一个母语潜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初中阶段汉语言教学已突破了话语教学阶段,学生已进人汉语语法、篇章和欣赏的应用阶段,这种初中汉语教学模式深深地影响到现阶段中英语教学模式;二是作为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大多数是首次接触和应用英语,从语言教学规律来看实际上还处于话语教学阶段,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利用形体语言来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日前尚不够重视。真正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使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产生共鸣,而这一沟通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我想这就是沟通式教学方法的全部意义所在,也是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把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际的方式和手段。
2.语言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应用沟通式教学法教学
哈钦森认为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语法知识的问题,还应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等。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学习。字与字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语意关系,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也存在着特定的语意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教学是呆板的、化石式的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语言内容为基础。在这里“语言内容”是广义上的,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教师应使用相关的、自然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使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语言的运用。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以实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先学会说话而不是认字,尽管我们运用时也许会不符合语法。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语法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培养。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和系统功能语法代表者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功能是交际。语言的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交际活动才能完成。70年代关于中介语理论和学习者个体的研究,更让人们认识到学生才是外语学习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促进者。所以针对语言交际的特点,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宜的交际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厚的语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掌握与学生交流沟通和社会交际的能力,要了解学生个体特征,让学生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的英语课。
3.英语课堂教学中沟通式原则的体现
沟通式教学原则应该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
第一、课前阶段:这实际上是教师知识信息的整理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常常会忽略考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式教学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都有它的个体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我们对知识信息要有所选择,把学生容易吸收、理解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备课中,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符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材料,以找到课文内容及学生之间的契合点。第二、课中阶段:也就是知识信息的传递阶段,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课阶段”。这是沟通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初中英语教材编写者所建议的“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和巩固,实际上也就是在上课阶段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过程。由于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个别传授的过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采取小班形式授课。每堂课可以设计一个“话题”,围绕“话题”展开本堂课的教学。利用轻松的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talk,如学生生日、新年问候、交通常识、家庭介绍等等,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轻松进入英语语境。在授课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控制者、组织者、启发者,应始终保持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充分利用丰富的技具,如黑板、电脑、音像、幻灯片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努力营造生活语感情景,将学生对英语的陌生感、无聊感、焦虑感减至最低,提高学习的快乐指数。第三、课后阶段:即信息反馈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布置作用、考核阶段。从教学沟通角度来看,信息反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这种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等。除了通常的书面作业外,可以是课堂“话题”的延伸,也可以是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如英语诗歌朗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曲欣赏等。此外教师也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时间与学生沟通。总之要把课后当作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有机部分。假如我们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感、关怀和沟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果。
总之,英语教学应体现沟通式教学观: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创设情景,利用联想、图像等方法,帮助学习者学习;让学习者“从做中学”,以活动为上课的主要形式;重视学习者的意趣,随时注意双方的沟通,寓教于乐。使师生和课堂始终处于知识交流和情感交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