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勇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社会实践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更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社会实践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更为特殊的现实意义,此举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营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素质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避免不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具体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
2、教师要通过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语。常用的课文导入法有讲故事、提问题、用名言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绘画、投影等导入。上课前的几分钟应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教师可以全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进行表演、演讲、朗读、背诵、讲故事或读美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前五分钟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不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4、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或多媒体CAI课件,能更形象地传达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传达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大
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雷雨》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在银幕上投放相关的资料,作者简介及其图像,又放了电影《雷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剧情,熟悉人物形象,学生对这种上课方式很感兴趣。还可以利用录音机配音或放朗读带。在教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时,放一些配音,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音乐中学习诗歌。在教文言文时,也可以配上朗读磁带,学生跟上录音朗读课文,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课文,又感乐趣无穷。
二、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所学习的内容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知识的重要,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课程特点,只要注意了解基础,并发掘基础和拓展的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四《短文三篇》一课时,结合三篇文章中最精辟的一些句子,反复启发,再结合单元写作纲要,提出“谈生命.思想.信条”这一论题,让学生举例论述,促使他们对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还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实践考试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学生学之有趣。在《短文三章》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勾画了疑难字、词,进行生字正音和词语解释,让他们积极积累好基础,随后让同学们勾画出各自认为最难懂的句子来进行分析探讨,学生们通过互动交流,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最后,将统一探究的疑难问题展示,教师随堂趁机加以点拨和指导。结果证明,通过“自学”、“共商”、“互评”、“指引”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对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对语文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三、提高讲课艺术水平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兴趣盎然。有的教师整节课讲得枯燥无味,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画画,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可谓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在讲《拿来主义》一课,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本课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笔者首先从标题中让学生确定中心词“拿来”,然后以此为突破,让学生沿着“拿来”展开探究思索,学生通过关键词入手进入文章,通过互相探讨,最后按“何有拿来”“拿来什么”“怎样拿来”的思路理顺了文章线索。接着让他们用开篇的“拿来”之前的“闭关”与“送去”作对照,教师通过积极点拨,让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破与立的辨证关系,使他们不光知其然,还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再让学生沿着课文中心思路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总结板书上述问题。实验证明,通过“设疑、自学、交流、探究、解答、总结”这一学习过程,多数学生不光对这一课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能够培养起来,进而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慧敏.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J].学周刊.2013
[2]《基础教育学报》(2001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