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3年间剖宫产指征及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探讨3年间剖宫产指征及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

赵燕

赵燕(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六人民医院226000)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070-02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502例,其中925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资料看,剖宫产率为61.58%,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从导致剖宫产的指征看,主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臀位。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关键词】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既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又可降低或避免剖宫产的并发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非常之高,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产科工作的重要问题,现从导致剖宫产的各项指征分析入手,论述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总数1502例,其中剖宫产数925例,阴道分娩总数577例。

1.2方法对上述病例进行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见表1。

表13年间925例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

剖宫产指征n构成比%

社会因素31934.48

胎儿窘迫13915.02

头盆不称10911.78

瘢痕子宫889.51

臀位737.89

妊娠合并症485.18

中重度子痫前期323.45

胎膜早破293.13

脐带绕颈252.70

其他636.81

2结果

通过对我院近3年住院分娩产妇总数1502例,其中剖宫产数925例,平均剖宫产率为61.58%,导致剖宫产的指征主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臀位,其中以社会因素占结构比最高。

3讨论

3.1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

3.1.1社会因素由于剖宫产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不少人误认为剖宫产是理想而完美的分娩方式,个别孕妇误认为剖宫产的小儿聪明,更有为小儿出生时辰而要求剖宫产,有的孕妇不愿经受产痛的煎熬;另一方面,产科医生出于对阴道分娩中出现母婴并发症的担心,怕承担风险等均是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

3.1.2胎儿窘迫对于胎儿窘迫诊断问题,有时单凭一时的胎心率变化或单纯的羊水轻、中度污染,或单纯的胎心监护而作出诊断,而忽视了对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母体状况等多因素多指标的分析,导致术前、术后胎儿窘迫诊断符合率较低,提示有一部分不合理的操之过急的剖宫产存在。

3.1.3头盆不称本资料中因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也较高,而事实上一部分相对性头盆不称的病例在产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处理转为顺产,在没有进入活跃期之前,过早的确认试产失败选择剖宫产足以说明了医生对阴道分娩存在潜在危险的担忧。

3.1.4瘢痕子宫随着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剖宫产手术增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也增加,因担心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子宫破裂,本院收住院的瘢痕子宫的孕妇均选择了剖宫产。

3.1.5臀位由于臀位产妇阴道分娩出现并发症多,缺乏安全性,加之有些年轻助产师臀助产、臀牵引术操作不熟练故选择相对安全的剖宫产。

3.2关于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

首先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要增强责任心,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临床经验,对产妇细致地观察,识别产程异常及处理、产程图的绘制、试产的适应症,判断试产失败的标准,难产的识别及处理,各种产科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熟练地使用各种助产技术,定期进行三基及各种阴道助产的考核,努力提高处理阴道分娩的技术质量,增强家属及孕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同时要有服务观念,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

其次从社会因素层面讲,要求改变现在的产时服务模式,要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妇为中心。采用产前、产时、产后整体化护理模式,定期向孕妇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增进孕期保健知识,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产时,做好三个产程的心理疏导,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和家庭化陪伴分娩,同时采用安全的分娩镇痛,使分娩过程变得更安全更愉快。从而使孕产妇及家属能选择自然分娩,积极配合医生试产,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

总之,剖宫产只是一个助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正确使用可挽救母婴生命。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而且剖宫产率上升使母婴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因此,降低剖宫产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医患双方、社会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