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入院我科,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的方法,加强人文关怀。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在血压、睡眠、心率变化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在睡眠质量、血压波动、心悸发生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前、术后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介入;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257-02
近年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心脏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1]。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技术,在基础医学、高新技术及器材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心脏手术及器材的植入会使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生命安全,因此为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手术安全,我科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宣教,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强护理行为的关怀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在我院心内三科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126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50例,男性平均年龄61.3岁,女性平均年龄60.2岁。选取的手术类型包括:冠脉造影59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57例,永久起搏器植入10例。所有病例均排除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以及合并其它严重疾病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人,两组人员构成情况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接受的手术类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观察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接送手术室,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症处理。
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干预。
1.2.1观察指标围手术期(术前、术后24小时内)患者血压状况,有无心悸以及睡眠情况。
1.2.2干预方法
(1)术前干预。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交流,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我科的技术力量,硬件设施,并主动为患者提供手术医生的信息,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其次介绍手术的原理、可靠性及安全性,手术的整个过程,以及术中、术后所注意的内容,着重强调手术的微创性,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在局麻下手术穿刺时无明显疼痛,术后可取的较好效果,并举正面病例加以说明,使其能增加手术成功的信心,与对未来正常生活的向往,然后通过详细交流,了解患者顾虑并一一着重解答,对于术前的各种检验检向患者详细说明目的及必要性,注意自身规范化、熟练操作,因术后患者需要卧床,在术前2天要开始指导患者练习正确的床上排便,减少术后因不适应出现排便困难。最终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在术前能安心等待手术。最后教导陪护人员不要出现焦虑情绪,避免焦虑情绪的传染,增加对患者的关爱,多与患者交流美好事物,共同畅想疾病治愈后的美好生活。
(2)术中干预。确保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中,使患者获得安全的暗示,减轻紧张程度,适当向患者解释手术即将开始,以获得良好的配合,由于手术在局麻下操作,患者能听见交谈的声音,医护人员应减少病情的交流,必要时应用专业术语,防止患者因不必要猜忌,导致的血压、心率、呼吸波动,每到重要操作节点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使其有一定心理准备减少过激反应。术中还应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对于明显紧张的患者注意术中交流,引导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采用药物对症治疗。
(3)术后干预。术后返回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回病房后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如有异常及时与患者沟通,再次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疼痛以减少患者紧张程度,指导患者根据情况适当饮水,强调饮水的重要性,告知饮水可加快造影剂的排出减少脏器损害,并指导床上使用便盆的正确方法。进食方面,指导患者可在1小时后进食,适宜的食物包括容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少食多餐,禁忌辛辣刺激食物。我们在与家属和患者交流时要以轻松的语调,为患者营造手术成功后的愉悦氛围。对于心功能良好的患者,鼓励其早下床活动减少下肢血栓的形成,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详细告知治疗的方案,使其获得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结果
实验组在睡眠质量、血压波动、心悸发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3.讨论
社会压力的增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疾病本身在发展、治疗的过程中就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介入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虽然该手术创伤小,但对于患者接受任何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对手术的不了解,担心治疗期间疼痛、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及手术的风险。而这些压力会直接导致患者紧张,机体调节能力下降,使自己处于应激状态,影响睡眠、心率及血压,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影响预后,可能会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能使患者在术前与术后产生明显焦虑,这种焦虑同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年龄及文化程度越低焦虑水平越高[3],可能同患者的认知能力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关系。本研究着重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在感受到关怀的同时了解整个手术过程,及一些并发症的处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较,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睡眠质量、心悸、血压波动方面均有改善(P<0.05)。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服务质量,要不断的深入探讨学习,提高责任心及观察能力[4]。有重点、有耐心与患者交流,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能正确理解整个治疗的过程,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引导患者之间正面交流,从而减轻焦虑状态。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干预消除了患者对医护人员以及对手术的陌生感,情绪得以稳定,使得睡眠质量较高,血压波动较小,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增强了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卢美莉.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125-127.
[2]张皎平.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全程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93-794.
[3]沈蕴之,程云,王君俏,等.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相关因素研[J].上海护理,2004,4(3)4-7.
[4]孙明英,李怀军,赵崇梅,等.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