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佐涛林晓山黄敏(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贵州贵阳550002)
【中图分类号】R245.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115-02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预防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易感冒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20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第一组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1年统计疗效。第二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随访1年统计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结论坚持埋线治疗对于容易感冒的群体来说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预防感冒穴位埋线
笔者自2005年起在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同时,发现穴位埋线对预防感冒疗效较好,现将几年来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82例病例均系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41例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49.5岁;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1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3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7例;病程3—30年,平均病程16.5年。第二组41例中,男14例,女27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1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8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5例;病程5—31年,平均病程18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符合该诊断标准且每年平均感冒8次以上即可纳入,排除孕妇、有出血倾向患者和蛋白质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取穴:大杼(双)、肺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关元。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者加迎香(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者加膻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加心俞(双)。
2.2方法:选用9#一次性微创埋线针,2CM用酒精浸泡并封闭包装的00号羊肠线。患者选适宜操作体位,选好穴位,用碘伏常规消毒,取出线从针头放入针芯内,针头与皮肤呈20-40度角,像注射一样直接快速斜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使线埋入穴位,出针,确认线头无外露,消毒针孔。20天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2.3疗程:第一组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1年统计疗效。第二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随访1年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目前尚无预防感冒的权威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自拟疗效标准如下:
痊愈:每年感冒≤2次,感冒症状较以往明显减轻;
有效:每年感冒3-5次,感冒症状较以往有所减轻;
无效:每年感冒≥6次。
3.2治疗结果
两组不同疗程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见,两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X2=6.59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个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说明坚持埋线治疗对于容易感冒的群体来说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3.3不良反应处理: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不需处理。体形偏瘦者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结,不影响治疗,但吸收较慢,一般1-3个月左右吸收完全。如出现小硬结,应偏离前次治疗的进针点进针。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说明有感染,轻者热敷即可,重者应作抗感染处理。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也无对羊肠线过敏者。
4病例介绍
杨某,男,28岁。2005年3月18日初诊。主诉:易感冒10年余。每遇天气变化,寒冷刺激即感冒,每年达l0次以上,每次感冒即诱发气管炎、哮喘,需住院输液才能缓解。诊见: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属气虚外感。予埋线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1年,仅感冒过1次,且症状轻微,只有轻微的咽痒和鼻塞,未作任何治疗2天即自愈。
5体会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感受外邪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但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也是导致本病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老年人、婴幼儿、素体虚弱者、久病之人比常人更易患感冒。在临床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不但症状重且有转变其他疾病的可能。因此,对这些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有着重要意义。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治疗方法。羊肠线埋入机体后,15天-20天即被液化、吸收,这种异体蛋白的刺激,类似组织疗法,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效应[2];埋线后针眼皮下处的少量渗血可增加穴位的刺激量,进一步激发经气,辅助羊肠线发挥长期效应;穴位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组织疗法效应等,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促使疾病痊愈[3]。我们选用大杼、肺俞宣肺解表,肾俞、关元固先天之本,足三里补益后天气血,固本解表而内外因同治,利用穴位针刺的短期速效的作用和肠线在体内特殊的留置效应而起到长期续效作用,达到增强人体抗病免役能力,防治感冒的目的。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病程越短效果越好。至于埋线疗法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
[2]陆健.长效针感(埋线)疗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87,7(1):1-2.
[3]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