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民政局按摩诊所河南开封475300)
【摘要】由于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座位姿势为主,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同时又缺乏适当的锻炼,使颈部内外平衡功能被打破出现颈肌韧带关节损伤,导致颈椎病井喷式爆发,并且呈现发病年轻化;患者产生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手麻无力等诸多症状,给人们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笔者运用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穴位治疗了109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颈椎病;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86-0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不协调的退变或者肌肉韧带劳损、僵硬,导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关节失稳后的错缝,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椎动脉、脊髓或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上肢麻木、胸闷,甚至大小便障碍等相应的临床症状。
由于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变长,长期伏案工作缺乏活动,所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患者逐渐年轻化。传统的按摩将颈椎病分为颈形、椎动脉形、神经根形、交感神经形、脊髓形和混合形六种。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对颈椎病采用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2014年4—12月,选取门诊患者109例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的选取均是在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并排除按摩禁忌症后做出诊断。
1.1病例
男性60例,女性4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9.2岁。
1.2临床表现
颈肩部疼痛牵及上肢者87例;
头痛眩晕者37例;
视物模糊者8例;
咽喉痛颈部有异物紧束感者9例;
颈部活动障碍、僵硬者75例;有外伤史者34例。检查:颈椎旁有压痛76例,颈部肌肉挛缩、压痛者82例,叩顶试验阳性64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54例。X线平片、CT片、MRI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89例;侧弯49例;颈椎间盘突出54例;椎间隙狭窄78例;骨质增生或有钙化点者74例。
2.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法治疗
2.1颈肩肌肉松解法-以指揉拨,掌推拿、捏弹、按压等手法,操作约十余遍,充分放松颈肩部肌肉。
2.2点按腧穴通络法
辩证选择刺激风池、风府、肩井、天宗、缺盆、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交替配合使用,施法约10分钟。
2.3手法牵引松解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双手托患者下颌且无压迫患者气管,用胸部顶住患者后枕部推患者曲颈,待力线到患椎平面后,双手缓缓上提利用患者体重对抗牵引,扩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迂曲的椎动脉拉直,增加脑供血量,此法也能放松颈椎周围肌肉,为下面正骨手法做好基础。
2.4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以颈5棘突向右偏歪为例,患者坐于方凳上,术者立其背后,左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棘突的右侧,右肘窝部夹住患者下颌部、手掌托扶患者后枕部,医者右胸压在患者右颞部。此时令患者缓缓曲颈,待力线到拇指下后,向左侧侧曲,将要调整的颈椎平面锁定,然后医者向右侧后上方提拉,同时左手拇指向左前侧方平推偏歪棘突。此时,可有指下位移感或伴有响声{如无响声不可强求},多为复位成功。手法操作结束后,将患者头颈部缓缓恢复中立位,施理筋手法结束。做此手法动作应轻柔,不可生拉硬拽。
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一周。本组患者均在1到2个疗程之间;随访一年。
3.疗效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在一年内未复发。
(2)显效: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接近正常,一年内未加重和复发。
(3)好转: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及活动功能均有改善。遇有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时病情加重。
(4)无效:通过手法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与功能障碍无改善。
4.治疗结果
全愈90例,占83%;显效11例,占10%;好转3例,占3%;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占本组病例的95%。
5.讨论
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症状复杂,表现多样,笔者经22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不良的坐姿和长期伏案工作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笔者认为颈椎位于活动频繁且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缺少活动而稳定的胸椎之间,在长期的伏案与定向工作中使颈肩部软组织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加速了蜕变和劳损。颈椎解剖结构又相对比较薄弱且运动频繁,尤其是下端颈椎较其他部分的脊椎更容易发生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老化后髓核萎缩导致椎间隙变窄,纤维环向外膨出,其结果就是可能在某次轻微外伤的作用下,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溢出,形成颈椎间盘突出。由于椎间隙的狭窄,椎动脉在横突间隙相对延长而迂曲,导致脑供血不足;椎间诸韧带及后关节囊的松弛就形成了颈椎内外平衡失调,椎间关节的失稳造成钩椎关节和后关节错缝甚至滑移现象,这种颈椎力学上的变化使其原有的韧带拉应力和关节内的压应力发生改变,为了稳定失稳的颈椎内外平衡,人体出现反应性椎体边缘、小关节周围、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坠获突出的髓核、肥厚的黄韧带均可能对周围软组织过度刺激,从而引起无菌性炎症;错缝的颈椎平面产生的扭曲力也能刺激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节、脊髓,而产生疼痛、放射痛、头晕、胸闷、上下肢功能障碍等相应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小角度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颈椎病的特效方法,手法能分解颈椎小关节囊的粘连,纠正颈椎关节错缝,并且可以改变狭窄的关节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使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获代偿状态下的内外平衡。在手法解除颈椎紊乱平面的扭曲力后,小关节周围软组织解剖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从而解除颈椎病变对神经根、血管、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和刺激引起的临床症状,使受损组织尽快修复。这也可能就是本正骨手法见效快,疗程短,临床治愈率较高的原因。
但有些观点认为:增生与椎间盘突出只有手术,否则病症就不能消除,这是片面的。只看到增生对周围组织刺激压迫的一面,没有看到增生有稳定脊柱内外平衡,代偿损伤后整体平衡的有利方面。医者通过部分患者治愈后,经影像学复查证实,治疗前后增生的骨刺和突出的椎间盘没有明显改变,但是临床症状却已经消失。这说明了增生的骨赘、突出的髓核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必然的联系。旋转整复手法纠正偏歪的棘突后,使颈部组织处于内外平衡状态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应用本手法须注意以下3点:
(1)宜严格掌握旋转适应症,不是所有的颈椎病都是可以用本手法治疗的如脊髓型颈椎病;还需要和梅尼埃病等鉴别;
(2)手法施术要做到轻、巧、动作要稳、准,切忌暴力;
(3)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的得到患者配合,始终保持颈部肌肉放松消除患者恐惧感。
【参考文献】
[1]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邵福元.《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