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晚期胃癌内镜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晚期胃癌内镜治疗进展

霞晓燕石勇

霞晓燕石勇(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621000)

【摘要】我国胃癌病人多数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研究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的最佳组合联合监测对于诊断胃癌、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中晚期胃癌不能或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或加内镜射频或内镜微波,效果良好。

【关键词】胃癌肿瘤标志物内镜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025-02

胃癌(Gastriccarcinoma)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93.4万人,发病率10~150/10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人,死亡率位列所有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疾病的预后并无明显改变,全球范围内的五年生存率仍仅为7%~14%。尤其是进展期的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早期诊断的患者,虽有超过50%的人数进行了手术治疗,但这些人当中的60%仍然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3%,居首位,胃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对治疗后的随访监测,而常规内镜的检查不适合于普查及随访。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由于其简便、经济、实用,而被临床广泛采用,但由于肿瘤标志物均为非特异的肿瘤相关抗原,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有一定局限性。但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其特异性。

1、胃癌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CEA、CA19—9及CA72-4联合检测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胃癌肿瘤标志物。周光华等[1]联合检测CA72-4、CA19-9和CEA,发现CA72-4与CA19-9联检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7.5%,CEA与CA72-4联检为70%,但将CEA、CA19-9与CA72-4三项联检则可达到92.5%,此结果提示,三项指标联检可弥补单一指标的局限性,提高了胃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采用两种或几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增进疗效、判断预后和检出复发。

1.1CEA与胃癌

CEA是一种糖蛋白,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均可升高。CEA是对胃癌诊断最有用的标记物之一,血清CEA水平诊断胃癌的特异性为50%~92%,敏感性为19.0%~56.1%。研究表明[2],胃癌患者血清CEA的阳性率和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其阳性率可达40%左右。血清CEA与肿瘤部位和浸润深度无关,与分期有关,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血管淋巴管是否累及亦有关,术后CEA上升先于肝转移症状3.2个月[3],其上升预示复发或肝转移可能。术前CEA高者比低者生存期明显短,即使行根治手术,前者预后仍差。CEA如治疗后持续增高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1.2CA19-9与胃癌

CA19-9是由抗人结肠癌细胞株抗体116NS1919识别的高分子糖蛋白,存在于胎儿胃、肠和胰腺的上皮,在成人的阳性率可达42%。CA19-9由腺癌细胞产生,其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和肝胆系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呈阳性表达。胃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的特异性为52.0%~95.0%,敏感性为26.3%~69.0%;其水平和敏感性随胃癌TNM分期递增而升高,尤以Ⅳ期与有肝转移组升高最显著,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以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中高水平的CA19-9提示胃癌患者生存期缩短,CA19-9是胃癌患者独立判断预后的指标。

1.3CA72-4与胃癌

CA72-4为糖蛋白,是胃癌诊断的首选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为92.0%~95.9%,31.4%~84.2%。CA72-4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在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为0.7%。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TNM分期Ⅲ~Ⅳ期增高,胃癌伴有转移者CA72-4的阳性率高于非转移者。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随访与复发监测中,CA72-4敏感性高于CEA。在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可有血清水平升高。Goral等[4]对47例经内镜和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进行CA72-4、CEA和CA19-9检测比较证实:胃癌组患者血清CA72-4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超过其它指标,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因此,CA72-4在胃癌分期、活动性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是一个可靠的肿瘤标志物。

2、晚期胃癌内镜治疗

晚期食管癌、胃癌患者常失去手术治疗指征,一般药物治疗疗效甚差。为抑制癌肿迅速扩散.延长患者生命,内镜下治疗的开展,为早期、晚期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2.1晚期胃癌局部化疗

局部注射化疗药,对肿瘤的症状缓解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注射抗癌药物至肿瘤实体内对肿瘤细胞增殖有较高的杀伤作用,阻碍了癌细胞DNA复制和生物合成,较全身化疗药物浓度高且副作用少。未经治疗的胃癌患者自出现症状后的平均生存期约一年左右,90%的病人在1年内死亡。利用胃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2.7%。同时经胃镜下的局部化疗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大部分病人治疗后精神、食欲好转,体力增强,部分病人体重增加。

2.2晚期胃癌局部化疗加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用于息肉、溃疡出血、止血,以及顽固性溃疡的治疗。杜国莲等[5]研究表明,采用单纯性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注射,局部化疗药物注射加微波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晚期食道癌和晚期胃癌。并进行了比较,加用微波治疗组,癌肿块缩小及并发症发生均明显优于单纯性局部化疗药物注射治疗组。这是由于微波以生物体组织本身作为热源的内部加热,使生物体内分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组织上产生无碳化凝固坏死,具有危险性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微波凝固治疗可对肿瘤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手术切除相同,抗肿瘤的免疫效应较手术切除更有利。研究还发现:微波凝固,抑制或降低肿瘤的转移,增强抗肿瘤的免疫。

2.3晚期局部化疗加射频治疗

邹惠芳等[6]对41例失去手术指征的晚期食管癌、胃癌进行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局部化疗以评价二者疗效。结论:射频加局部化疗与单纯局部化疗两种方法均有效。射频加局部化疗优于单用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射频归属于热凝固法,当射频电流经人体时,局部组织就会产生热量,组织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坏死,从而对肿瘤有杀伤作用,对组织有凝固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7]。射频可灼除肿瘤表面的坏死组织,扩大管腔,热疗后能改善肿瘤周边血液循环,并改善组织膜的通透性,在此情况下局部注射的抗癌药物易进入细胞内,癌细胞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增大,有效地杀死活跃的癌细胞,最大限度地抑制癌细胞增殖,使癌细胞坏死崩解,从而产生全身化疗所达不到的效果[7]。其优点[8、9、10]:简便省时,操作简便,电极头采用不粘技术,无需反复清洗,缩短了治疗时间;安全性好,射频电能几乎全部集中在电极头附近组织,因此该处的温度也最高,体表电极附近无升温,因此不会灼伤皮肤;可通过调节功率、时间及电极来调节治疗界面的深浅大小:功率越大,时间越长,治疗深度越大;射频对神经肌内无兴奋刺激作用,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不产生电火花,不会引起腔内可燃气体爆炸;射频导线工作时不发热,避免损伤内镜。

3、展望

采用两种或几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更加有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增进疗效、判断预后和检出复发,将是目前研究趋势;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展,肿瘤基因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出,某些分子水平的检测有可能用于诊断和早期监测肿瘤发生及预后的判断,这必将会出现新的肿瘤标志。介入内镜超声,包括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内镜超声指导下的黏膜切除术、内镜超声引导下注射术、胰腺囊肿穿刺术等技术虽然已用于临床,但是目前还只是小范围,我国也仅有个别医院开展。相信介入超声内镜在21世纪将开辟内镜治疗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周光华,肖创清,何云南,等.胃癌患者CEA、CA19-9与CA72-4联检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2):192、193.

[2]YasaseverVengunZSaydanNetal.erumvaluesofCA72-4inpatientswithgastrointestinalsystemtumorscomparisonwithCEAandCA19-9J.EurJGynaecolOncol199213(5):403.

[3]PosnerMR,MayerJ.Theuseofserologictumormarkersingastrointestinalmalignancies[J].HematolOncolClinNorthAm,1994,8(3):533.

[4]G0ralV,YesilbagdanH,KaplanA,eta1.EvaluationofCA72-4asanewtumormarkerin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J].Hepato-gastroenterol,2007,54(76):1272~1275.

[5]杜国莲李昌平毛登明经内镜局部化疗加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及晚期胃癌疗效探讨中国内镜杂志2001;7(1):36、38.

[6]邹惠芳沈守荣徐灿霞肖定华蒋铁斌经内镜射频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及晚期胃癌中国内镜杂志,2002;8(10):84~85.

[7]黎红光,吴春霞,李金庚.微波和局部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47).

[8]陈拥军,余小燕.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2):ll3~ll4.

[9]方桢.食管癌的内镜治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9):1026~1027.

[10]刘红专,赵文健,马勋龙.内镜射频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3例.中国内镜杂志,2002;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