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的护理

马红群

马红群(四川省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61500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40-02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产后乳汁不行。临床表现为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挤压乳汁点滴而出;或乳腺成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不足以喂养婴儿。目前由于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成为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以产后初期的缺乳最为常见。

近年来,临床上产后缺乳、少乳、乳头凹陷等情况日益增加,加之多种奶粉的干扰,实现母乳喂养成为一大难题。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运用中药催乳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及生活指导治疗产后缺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

选择两组对照,一组为产妇50例其中顺产25例、剖宫产25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为25.5+。另一组为顺产25例、剖宫产产妇25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为25.5+。平均住院天数为3-5天。两组均进行产后30分钟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早吸吮、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的哺乳方法。为母婴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二、护理方法

1、手法按摩:先用温热毛巾湿敷乳房,然后涂按摩油。按揉檀中,乳根等穴位使整个乳房放松,再按摩胸乡,天溪、天池、神封、少泽、合谷,然后用拇指指腹或小鱼际,从乳房外周向乳头方向按摩,按摩手法适中2次/天,3天为一疗程。教会产妇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以五指做梳状,自乳房向乳头方向轻揉20-30次,也可每天用指腹按揉乳根、天池等穴位。

2、中药、饮食调理;根据不同的病症,中医以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可用下乳涌泉散加减(丁香6g、漏芦10g、路路通10g、山甲灸6g、天花粉10g、炒王不留行10g、)气血虚弱者可选用猪蹄汤加当归、黄芪;肝郁气滞者可选通草漏芦煮粥。

产后缺乳贵在早预防,早调理,孕期做好乳头护理,妊娠期纠正贫血,产时预防大出血,产后尽早哺乳,吸空乳房,若乳房有胀痛者按摩前先用热毛巾敷乳房。产妇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且种类齐全。忌辛辣刺激、生冷,多食汤汁及蛋白质。另外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足够的睡眠。

三、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相关标准拟定,治愈,治疗后乳汁大增,不需要添加其他代乳品也能满足婴儿的需要;有效,治疗后乳汁增多,但需要添加少量代乳品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乳汁无明显增多,仍需要代乳品喂养婴儿。治疗后无乳汁分泌为0分。有少量乳汁分泌为1分,中等乳汁分泌为2分,乳汁分泌多为3分。

四、结果

出院一周后回访情况如下

22人偏低

两组产妇乳汁量评分及治疗疗效评分情况比较结果见表格。

五、讨论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效果明显,此法简单易行,无任何毒副作用,产妇及家属易于接受。目前,国内见有产后缺乳的中医中药治疗,护理方面的研究,均以中药、针炙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或以护士实施单纯的辨证施护方法为主。产妇往往因出于对婴儿呵护的本能,有极强的提高自护能力的欲望。通过穴位按摩与护理干预提高产妇的催乳自护能力,而产妇自护能力的提高,可以实现和维护出院后的延伸服务,巩固疗效。另外,我们应指导配偶了解产妇的心理反应,熟练掌握穴位的位置及按摩的方法,为产妇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细心的照顾。

参考文献

[1]姜海斌,蒋俊和.中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66-67.

[2]孔福仙,邵灵渊,钱方.中医辨证施护提高缺乳产妇催乳的自护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51-553.

[3]现代护理报—中医护理2013.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