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季文超1田蔚莉2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中心830000)

【摘要】目的:针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回顾性分析运用肝硬化CT分级的效果。方法:把在2018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前对患者实施肝硬化CT分级,对不同分级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分析。结果:Ⅳ级患者的ALT、AST均明显高于Ⅲ级、Ⅱ级和Ⅰ级患者,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的医治中,可运用肝硬化CT分级来有效判定预后。

【关键词】肝癌;肝储备功能;CT分级;预后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035-01

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疗法来医治肝癌,但是肝癌肿瘤早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表现,而且肝癌患者可能还合并有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手术。本次研究中对50例肝癌患者进行肝硬化CT分级,判定其预后,现将研究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在2018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0例作为实验对象。本次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全部患者都已填写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都已确诊为原发性肝癌,都愿意进行介入治疗,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其中有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阶段为35岁-75岁,年龄中间值为(48.7±3.4)岁。

1.2方法

在进行手术之前,50例肝癌患者在检查时均运用64排螺旋CT(GE),扫描侧后值设定为5.0mm,重建层厚值设定为0.625mm,150-200mA为设定的控制管电流范围,电压设定值为120kv。先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平扫,然后经肘部静脉运用高压注射器,将300mg/ml的碘海醇注入到患者体内,将流速维持在2-3ml/s,进行动脉期扫描需要在25-30s之内,进行门静脉期扫描需在55-65s之内,在180s时进行延迟扫描[1]。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评价术前、术后不同肝硬化CT分级患者的肝储备功能,主要利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估[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都在SPSS19.0软件中展开处理,运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呈现,t进行测定,P<0.05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肝硬化CT分级将患者分成Ⅳ级18例、Ⅲ级16例、Ⅱ级10例与Ⅰ级6例。Ⅰ级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的ALT分别为(53.56±3.53)U/L、(48.36±4.21)U/L,P=0.032,t=5.082;患者的术前与术后AST分别为(47.35±5.01)U/L、(42.16±5.31)U/L,P=0.005,t=7.012。Ⅱ级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的ALT分别为(86.73±8.28)U/L、(63.20±7.81)U/L,P=0.004,t=8.547;患者的术前与术后AST分别为(107.83±8.01)U/L、(84.38±6.01)U/L,P=0.003,t=8.247。Ⅲ级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的ALT分别为(107.90±9.45)U/L、(86.05±8.02)U/L,P=0.002,t=9.647;患者的术前与术后AST分别为(128.08±9.43)U/L、(94.32±8.05)U/L,P=0.001,t=10.574。Ⅳ级患者的术前与术后的ALT分别为(112.44±7.95)U/L、(91.01±7.71)U/L;患者的术前与术后AST分别为(198.75±7.90)U/L、(145.90±9.03)U/L,P=0.001,t=14.057。

3.讨论

肝癌在临床上的恶性程度较高,其具有容易播散与转移的特点,且肝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已经发展到了晚期,不可以再进行手术。近些年我国临床运用介入治疗来医治不能进行手术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被划分为微创手术,但是介入治疗会使得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从而对患者的肝脏代偿能力造成损害。所以临床上常对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肝储备功能的有效评估,以此了解与判断患者的手术后恢复程度,为判断预后奠定基础。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50例肝癌患者进行肝硬化CT分级,根据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四个等级,Ⅰ级患者具有正常的肝脾形态,不能够见到静脉高压征;Ⅱ级患者存在轻微的缩小肝脏容积的情况,局部存在萎缩,脾增大情况较轻微,或是门静脉高压征表现为2-3项;Ⅲ级患者的肝脏形态已完全异常,肝脏容积缩小情况较为明显,显示出结节状、不均匀密度,明显发现肝裂增多,肝脏的边缘失去完整性,或是门静脉高压征表现为3-4项;Ⅳ级患者肝脏容积缩小情况较为显著,密度呈现不均匀性,具有较为明显的结节状肝裂增加情况达2cm以上,能够发现锯齿状边缘,门静脉高压征表现出4项以上,腹腔内存在积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肝功能检查中常用的敏感指标,患者体内的1%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当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就可以升高1倍。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其数值超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就意味着肝实质损害严重,这也标志了慢性化程度的加重[3]。

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可表明手术后不同肝硬化CT患者的ALT与AST水平均比手术前低,Ⅱ级以上患者的ALT和AST水平降低程度更为显著,Ⅳ级患者的ALT、AST均明显高于Ⅲ级、Ⅱ级和Ⅰ级患者。综合以上叙述可知,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越高,说明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就越差,所以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上对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可运用积极通道肝硬化CT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对预后进行有效的判定,肝硬化CT分级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鹏,岳天华,肖艳华,等.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196.

[2]王梅,尉从新,杨贵华,等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9):2197-2198.

[3]韦勇,涂蓉,邓丹琼,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5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