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电博贺煤电有限公司
引言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而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很低,出现较大的供需矛盾,又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发展阶段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异常,这使得有关水资源短缺的话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且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合理高效地运用好水资源是我们国家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问题。处于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考虑,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防止水污染的具体方针对策。燃煤电厂需要用很多水资源,并且时常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工厂的用水量达到工业总用水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工厂要站在经济效益和水资源保护的角度,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提升水的可再用率,从而有效地实现燃煤电厂的废水零排放效果。零排放这个词指的是理想化的闭封型用水系统,它不会把废水排去外面,闭封型用水系统把废水重复使用,这样能够起到节约水资源与保护水资源环境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和阅读有关资料、文献以及工程应用经验的情况下,对燃煤电厂的废水零排放执行情况和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归纳出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的技术和技巧经验,简要说明了当下燃煤电厂中废水零排放的技术类型和原理,望对燃煤电厂工作人员进行废水零排放处理有所帮助和借鉴。
1燃煤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的类型
1.1燃煤锅炉间断性排水
燃煤锅炉的间断性排水主要针对空气预热器、锅炉烟气侧部以及省煤器这类设备进行冲洗和排水处理,因为这类设备中会有很多高浓度的悬浮物,含铁量相对较大,因此无法直接通过日常的排水系统来处理废水。一般都是运用化学沉淀法来处理的,并且通过氧化与化学沉淀的方法,就能够先氧化曝气,然后再实行中和与混凝澄清的工作。
1.2工艺废水在化学水的帮助下进行处理
燃煤电厂会使用化学水来处理工艺废水,首先要结合不停类型的处理工艺,使用大浓度和种类不一致的浓盐水或者是酸碱废水。其中大多是利用酸碱废水来进行中和处理,也就是把酸或碱的pH值调到6到9之内,采取直接排放的方法或者是重复使用的方式来节约用水。这项工艺体系主要包含了酸碱储槽、中和池、中和水泵、在线ph计以及空气的搅拌系统这些部分,一般都会采取批量中和的运行模式。还会使用到反渗透预的脱盐处理技术,因为排水量较大以及水质尚未出现超标的地方,更何况含盐量很多,就可以将其直接排放出去,或者是做一些相应的排盐处理。
1.3化学清洗废水法
锅炉采用化学清洗方式有很多,一般都会运用柠檬酸和edta对锅炉进行酸洗,这样就能将锅炉中残留的液体清洗得很干净。锅炉酸洗废水中水质具有cod和ss含量高的特征。所以处于cod的有效降低,需要加入常规式混凝澄清这道工序、在调整pH指之前就要做好氧化处理的工作,从而使废水中的有计划得以分解。
1.4含油废水的处理工艺。
处理含油废水的时候都会使用气浮法,因为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油和水,当出水过滤和吸附有害物质之后便可进行回收或排放。其实,使用活性炭的吸附方法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另外、电磁吸附法以及膜过滤法都属于有效的去油方法。
1.5冲灰废水的处理工艺
如果通过水力除灰的方式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冲灰废水,而燃煤电厂的冲灰废水具有较高的pH值以及含盐量,并且还会出现好多悬浮物。所以必须要确保水停留在灰场的时间足够长,还要使用一些方法来截漂珠,一般来讲,悬浮物不会违背排放标准,要控制好pH值的大小在6到9度之间,可以通过加酸的方法来进行。冲灰废水一般采用物理沉淀法处理后循环使用。处理过程中需添加阻垢剂,防止回水系统结垢。
1.6氨区废水的处理工艺
处理氨区废水需要对氨水储存区、液氨存储区装卸氨后的设备中氨气排去吸收槽,然后再利用水稀释的方法进行废水处理,夏季气温较高需要冷却液氨储罐,这样才能产生废水。另外,氨区的废水具有氨氮和ph值较高的特点,都是间断式的产生,所以需要把氨区的废水送至厂区的酸碱废水处理中心,先进行中和处理之后才能回收利用。
1.7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
燃煤电厂中的脱硫废水大都是具有较强的酸性、浓度较高的悬浮物质、cod值较高的特点。需要先采用增加石灰浆来中和脱硫废水的方式,然后再对其沉淀处理,之后通过絮凝、澄清以及浓缩这些程序,才能有效地回收和利用清水,而沉降物则是进一步脱水之后才可以使用。
2有关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工艺技术
2.1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工艺技术
2.1.1多效蒸发结晶技术
传统的蒸发结晶技术大多是指多效蒸发结晶技术,这种技术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热回收、热输入、结晶和附属系统单元。在经过常规的处理之后,废水在多层级蒸发室的加热与浓缩处理之后形成盐浆,盐浆在离心和干燥之后就能运往工业盐厂或者进行掩埋处理。这类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并且所产生的能源消耗量较大,所以一般燃煤电厂很少投入到实际的运行中去。
2.1.2机械蒸汽与再压缩技术
燃煤电厂处于减小能源消耗的考虑,都会使用机械蒸汽与再压缩技术,这项技术的机械外壳是蒸发器。机械蒸汽与再压缩技术通过绝热压缩的方式把第二次蒸汽运往加热室,这样蒸汽的温度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作为一种全新的热能资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蒸汽的使用量,并且有利于能源消耗的降低。很多燃煤电厂会引美国的机械蒸汽与再压缩系统和设备,运用两级卧式mvc与med的工艺技术,将设计量用来处理树脂中的再生废水以及脱硫废水。采用卧式喷淋水平管薄膜蒸发器,将其水平放置,并且使热蒸汽处于管内行走,废水处于管外行走,液体从喷嘴去往换热器管的外面会产生一个薄膜,然后在加热之后就有了蒸汽,并且产生的浓缩液需要使用到结晶系统。这个技术无需消耗很多能源,但实际应用的时候会发现其缺乏深度的预处理系统,使得产品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盐,这样就仅仅是一种危险的固体废弃物;又因为在进水时没有进行完全软化,使得水管结垢很多,去除水垢的工序较为复杂,这样加大了投资成本。
2.2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处理准则
燃煤电厂处理脱硫废水这一工作的时候,需要遵循零排放的相关准则,使得不同类型的废水都能实现重复使用的目标,并且坚持废水不往外排的原则,所以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在燃煤电厂开展零排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因为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具有预处理后含盐量较多的特征,而现在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技术大致是高盐废水蒸发结晶以及烟气余热蒸发,在进行蒸发干燥和蒸发结晶之前需要运用反渗透和电渗析的方法来减少废水排放量。电厂还应该有效的管理好全厂的水务工作,就要符合经济效益又要符合社会生态效益,尽可能地提高工厂废水的回收利用效率。
2.3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发展前景
燃煤电厂中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技术包含了烟道蒸发与蒸发结晶这两种方法,他们既存在有利之处又存在不利之处,所以处理工艺技术必须要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以及水质的各种因素来展开思考。燃煤电厂在将来发展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有效地去除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然后采取吸附法来去除;另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做好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工作。应用蒸发结晶技术时,处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可以对废水进行减量处理,然后对其蒸发结晶处理,并且要联系实际水质情况也有针对地选择和运用一些预处理工艺,着重关注脱硫废水浓水技术以及结晶盐资源化利用技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用烟道蒸发技术时还应该考虑脱硫废水进了烟道之后是否会影响后大气,是否会腐蚀环保设施,并且还要着重研究布袋除尘器的后期影响。
3优化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方法
3.1管控好脱硫废水的含固量
工厂需要对石膏、废水旋流站进行规定期限的检查,并做好清洗和、改换工作,要确保真空皮带脱水机能够正常地运转,机体下部维持干净整洁的状态,防止太多泥浆滑入到回收水箱里面,从而加大废水的含固量。通过有关调查显示,废水旋流站的底流容易堵塞,使得废水中含有较多固体,出现多台废水处理设备的破损,所以应该把废水的来水含固量设定在设计要求的百分之三点六以下。
3.2把握好脱硫废水的排放量
燃煤电厂需要控制好脱硫废水的排放量,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设置每台机组需要控制的脱硫废水排放量,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不仅有效地节约能源和资源,而且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3把控煤、水、粉的氯离子含量
脱硫系统中氯离子主要从煤、工艺水以及石灰粉中来,所以做好脱硫废水的处理工作就需要在源头上把控好氯离子的含量,将氯离子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从而实现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效果。
4结束语
燃煤电厂水处理工作中,重难点在于脱硫废水的处理,而脱硫废水的处理需要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废水污染,并且要了解水质条件和它们的硬度等等。这些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从事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研发了很多的组合工艺技术以及新技术路线,大致实现了燃煤电厂水处理及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燃煤电厂也逐渐完善了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所以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能够运用到各种领域的废水处理工作中去。
5参考文献
[1]邢铁辉,熊斌,杨宏斌.浅谈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J].电站系统工程,2012,28(6):73-75.
[2]刘海洋,江澄宇,谷小兵,等.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J].环境工程,2016,34(4):33-36.
[3]张净瑞,梁海山,郑煜铭,等.基于旁路烟道蒸发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7,35(10):5-9.
[4]于帅.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现状及零排放技术简析[J].山东化工,2016,45(23):164-165.
[5]叶春松,黄建伟,刘通,等.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与技术进展[J].环境工程,2017,35(11):10-13.
[6]马双忱,于伟静,贾绍广,等.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6,35(1):255-262.
[7]王鑫.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5.
[8]张雨山,魏杨杨,曹震,等.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5,32(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