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宁1陈智2董华1付坤3(通讯作者)
1中国人民大学校医院北京海淀100872;2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3北京航天总医院心内二科北京海淀100039
摘要:微课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以微课程为形式,具有知识内容少,教学时间短、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克服了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在心内科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课程;心内科教学;应用
心内科是临床内科学的主要课程,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每年有大量的新研究新进展出现,而医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内容繁多,枯燥乏味,内容抽象难于记忆。传统临床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查房、小讲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传授临床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系统而扎实的学科知识,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没有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在临床医学专业中,为了提高心内科教学的时效性,需要创超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程主要指以短时视频为载体记录微型化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化整为零,以便学习者利用片刻休闲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1]。
1.微课程教学的概念
微课程最初是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先提出,称微课程为“知识脉冲”
(KnowledgeBurst)[2]。在我国,首先由教育技术学者关中客微课程于2011年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博文中提及并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李玉平等对微课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剖析,提倡碎片化学习,根据“三小”(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原则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随着网络技术和多点触控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智能化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学习和沟通方式,使得传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微课程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遍布全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微课程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它具有时间短,内容小而精,资源文件小而独立,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特点,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更高效的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
2.微课程的制作形式
2.1微课程的分类与形式
根据教学方法与目的的不同,可将微课程分为讲课类、
病例讨论类、手术演示类、实践操作类、文献学习类、课题设计类等;根据教学进度和环节的不同,可分为知识引导类、理论详解类、练习巩固类、病例实践类、学习互动类等。微课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PPT微课程:对于理论知识概念,通过PPT授课方式,在PPT中增加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要素,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话。②会议式微课程:将各种会议中的同一内容进行编辑和剪辑,力争单一问题讲透。③情景剧式微课程:从临床真实病例中,整理病例资料,将某个病种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真实还原,使年轻医师在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中能更好的过度。④讨论式微课程:将临床中容易出现的误诊、疑难病例及医患沟通等做成PPT或者视频形式,进行开放式讨论。
2.2微课程的制作
制作微课程首先根据临床中常见、多发、典型等特征进行选题,根据教授的内容不同选择微课程形式,将讲课内容模块化,生动化。依据各模块所需,准备相关各种病例素材或资料,如各
种图片、视频及动画等、包含有患者典型的症状及体征的图片、技能操作视频等,利用各类视频编辑软件如YouCam、CamtasiaStudio、CyberLink、Screencast-O-Matic等,进行剪接、编辑、整合。为方便学习和交流,微课程课件采用PPT格式,视频格式一般为流行的网络流媒体格式如flv、mp4、rm等。同时将所有课件、视频等资料全部上传至网络云盘,方便学习者各种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随时下载学习。
3微课程教学方法的意义
3.1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心内科传统教学模式以大课授课、小课细化、实习带教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讲述式、“满堂灌”授课为基础,以老师为中心,内容多、枯燥而抽象,学生缺乏主动性,理解困难,记忆不牢固,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而忽视了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差强人意[4]。而微课程教学不受限于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且内容单一精彩,学习重点突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者的存在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学习者可以完全拥有学习的控制权,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掌握学习进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5]。
3.2增强教师授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微课程向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把重点、难点内容讲透彻,对老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且从传统的“主讲者”角色转变为“答疑解惑者”角色,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
3.3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的良好学习平台由于医学知识的庞杂性,医学生不可能在求学期间完成全部的技能培养,医学微课程则成为其工作后继续教育的良好工具,可以按需选择,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资源拓展。
4.微课程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实施心内科是内科学中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学好心内科必须有扎实的解剖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心电图甚至介入心脏病学等基础知识。心内科教学始终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课程在心内科教学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小到心脏查体,心电图阅读,如何采集病史,大到对心内科前沿知识、疑难病例讨论、复杂手术案例分析等,都可以制作成精彩的微课程视频学习。以心电图教学来说,心电图理论知识深奥抽象,内容复杂难懂,心电图图形特征枯燥难记,一直以来都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老师授课难,学生学习难。我们把每节课的难点、重点、易错点分解,整理制作成“短小精湛”的微课程放在网络上方便学生通过多种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访问学习和下载。像心脏的解剖、电生理特性以及空间的心电向量环都可以形象生动的通过微课程来展现,使学生深刻了解心脏解剖和空间向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可以将典型的心电图按类型制作成一个个专题形式的微课程来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心电图诊断水平。由于微课程时间短,内容重点突出,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6]。总之,微课程教学法在临床心内科教学中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时间利用率,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结束语
微课程相对常规课程来说是一种微小的课程,用来讲授某个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具有知识内容少,教学时间短、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特点,但也自身缺点:由于时间短,微课程只适合于单个知识点的介绍,不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7]。若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微课程教学方法,可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2]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26):1-1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子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4]何鹏程.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308-1309.
[5]曹月洲,黄华兴,封益飞.微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7(33):96-97.
[6]刘鹏.浅谈成果向导教学模式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5(3):185.
[7]沈哲,骆荦,马涵,厉有名.网络通讯融入微课程与微学习提升临床见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