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政治技能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组织政治技能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谢应勤

谢应勤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江西省万载县黄茅中学336105)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近年来,组织政治技能成为组织政治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回顾了对组织政治技能的研究,介绍了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和问卷,分析了组织政治技能的前因和结果变量,并指出了它在中国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组织政治组织政治技能政治技能问卷

引言

组织由具有不同价值观、目标和兴趣的个体和群体组成,这就形成了对于资源的潜在冲突[1]。组织中的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常常使潜在冲突转变成现实中的冲突。这时,组织成员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优先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政治行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组织政治。组织政治被定义为“未经组织授权的、着力于提升个人目标的非正式行为”(Aryee,2004)。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组织政治是组织行为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组织政治的研究重点转移到组织政治感知(POPS)、个体对政治感知的反应、如何降低对这种感知的消极反应。近来,在组织政治的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政治技能(PoliticalSkill)。

一、组织政治技能的概念、维度及问卷的研究

Pfeffer(1981)最先在学术文献中使用政治技能的概念,他认为要在组织中成功,政治技能是必要的。Mintzberg(1983)认为,政治技能涉及到说服,操纵,谈判等影响力的运用。

根据Ferris和Treadway等学者的研究,政治技能被定义为“有效理解工作中的他人,以及用这样的知识去影响他人,使他人按有利于个人和/或组织目标的方式行动的一种能力”。

Ferris(1999a)等人得出了政治技能的单维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个6项目政治技能量表(PoliticalSkillInventory)。经过进一步的研究,Ferris、Treadway(2005)等人认为,组织政治技能包括四个维度:社交敏锐度(socialastuteness)、人际影响力(interpersonalinfluence)、人际网络能力(networkingability)及表现真诚(apparentsincerity)。他们又编制了一套18项目政治技能量表(PSI),具有较好的效度。Ferris和Treadway(2007)又发现,组织政治技能与一般智力、情商、社会智力和人际智力等其他概念均有中低度相关,说明组织政治技能是一个独立的能力特性,且测量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政治技能问卷(PSI)使研究者能够探讨在组织中政治熟练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把组织政治技能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政治技能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Ferris等(2000)指出,政治技能着重指个体从组织内部为获取组织权利和利益而进行的人际交往。他在2007年提出了政治技能的前因变量模型,并认为影响政治技能的主要因素有洞察力、控制力、和蔼性、主动影响和后天学习等。

此外,大量学者致力于研究政治技能的结果变量。他们发现,政治技能与以下方面有正相关:下属的绩效,职业成功,更少的情绪劳动,更高的管理有效性以及印象管理技巧的成功运用。此外,有高度政治技能的个体实行逢迎行为更不会被认为是操纵影响,他们通过运用各种印象管理技术能得到更高的绩效评价。还有观点认为,有高度政治技能的个体会由于政治技能的提供的某些控制而经历更少焦虑。

大量的研究表明,除智力与努力工作外,政治技能对成功是必须的,并对组织效率有重要贡献(Ferris,2005)。

三、目前的国外研究重点

现在的很多研究者在研究政治技能时仍然致力于研究个体变量,如外倾性,主动型人格,自我监控,和勤奋,而Ferris和Judge(1991)提出,情境变量是组织成员能否有效发挥政治影响的一个关键变量。Ferris(2002)等人强调,有必要研究工作场所中影响政治技能重要性的因素之一:情境。他们还指出,在前因后果的研究之外还需要研究政治技能---后果关系的调节变量。

Mischel(1968)的情境主义观点认为,环境作为改变个体行为的刺激物起作用。相应地,个体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情境。因此,高公平环境下,规则支配行为,它们限制了政治技能的有效性,后果是可预期的,政治技能就没有那么重要。相反,低公平环境产生不确定性,导致不同特性的个体用不同的方式行事,是使这些有政治技能的人繁荣昌盛的“沃土”。

不确定性管理理论(Lind,2002)也有助于解释和预测不同政治技能水平的个体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如何行事。根据这个理论,当行事规则有限时(弱情境)会产生不确定性,高政治技能水平的个体能识别什么行为是适当的且有回报的,并会巧妙的去做从而降低不确定性。而这种情境对低政治技能水平的个体会特别的有害。

因此,现在有不少的研究开始强调政治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有效性(e.g.Perrewe,2000)。这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四、国内的研究

政治技能的结构、先行因素以及政治技能量表的编制等,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具有类似的结果,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

在国内,已经取得的成绩包括,我国学者刘军和张雪振分别将Ferris的6项目政治技能问卷(PSI)修订成中文版,汇报了该量表的较好的测量性质。柳恒超、金盛华和赵开强(2008)等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中将组织政治技能分成五个维度:处世圆通、关系经营、人际敏锐、表现真诚和面子和谐。它与Ferris的模型在内容范围上有很多重合,也凸显了一些中国文化的特性。

国内关于政治技能的研究主要还是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传播,以及对西方实证研究结果的论述,本土化的实证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政治技能在国内的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此外,尽管大量研究表明,政治技能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等组织效果都有积极作用,但政治技能产生作用的内部过程到目前为此还不十分清楚,其作用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最后,目前的研究较多关注的是领导者的政治技能,对下属员工的政治技能的研究还很少。Mintzberg认为,除了领导者使用政治技能外,下属员工也同样进行着政治行为。因此,关于下属员工政治技能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Pfeffer,J.(1981).PowerinOrganizations.

[2]FarrellandPetersen,“PatternsofPoliticalBehaviorinOrganization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July1982.

[3]Mintzberg,H.(1983).Powerinandaroundorganizations.

[4]柳恒超,金盛华,赵开强.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及问卷的编制.Chinese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