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的合理性使用。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中成药临床应用方法。结果:中成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应用中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说明书准确使用,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充分了解药物各自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结论: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时有所见,故是否合理使用中成药,将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使用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但近年来有关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的报道却屡见不鲜,因此,怎样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谈几点自己看法。
1辨证为前提合理使用中成药是经过临床的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组成的药物,是以辨证为根据的,离开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疗效。如患者有口疮的症状,医病应该判断导致口疮的原因是什么,脾胃积热可以出现口疮,阴虚火旺也可以出现口疮,中气不足还可以出现口疮,属于胃中实热的可以适当服用清热泻火类的药物如牛黄清胃丸等,偏于肾阳虚的就要服用知柏地黄丸,中气不足者则选用补中益气丸,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还有参苓白术散可以治疗脾胃虚弱的腹泻,也可以治疗气虚性气短咳嗽,这是中医的异病同治。所以笔者认为选择中成药要经过医生的辨证后使用,才能做到合理使用,才能对身体的治疗有益。
2掌握中成药的剂量与服用方法中成药往往是由汤剂改变剂型而成,从古今中成药使用的状况来看,确定中成药剂量的方法大致有3种:(1)按剂型的习惯剂量使用;(2)将汤剂剂量按一安比例换算后作为成药剂量;(3)对成药进行药效学研究后确定新剂量。剂量是药效的物质基础,且任何药物都有着一定的量效关系;但由于目前对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不够,而中药在常用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范围较宽,许多新中成药给出的也并非是最佳治疗量。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及相关研究资料使用,不可随意加大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此外,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补气药宜晨起空腹服用,滋阴安神药宜睡前服用;病情危急,攻伐峻烈药物当中病即止,不可久用;慢性病丸药缓治,可长期坚持服药取效。
3掌握西药禁忌中西药合用时,不但要注意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防治,而且尤其要注意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防治。特别是那些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中药注射剂,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量增加迅速,不良反应事件报道频繁不断,尤为突出,其不良反应占整体中药病例报告的72.64%[1],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重则危及生命。
4掌握中药禁忌,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长期应用积累的经验,中医当熟悉掌握,还要再次强调。《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确定的管制使用的中药有28种。例如,含有中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心律失常;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又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配合应用,因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有些中药毒性小,但长期服用可蓄积中毒。某些中药对胎儿有损害作用,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的大多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烈的中药,如麝香、三棱、莪术、巴豆等;慎用的大多是含有一些活血行气、泻下导滞及大辛大热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等。禁用的绝对不能用,慎用的可酌情使用,但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还要注意常见于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禁忌,如含麻黄的中成药,青光眼者禁用,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肥大患者用。此外,外用的中成药不能内服。
总之,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应是多环节的,忽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深入研究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使其应用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祝德秋,沈金芳.中药不良反应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中国药房.2004年第15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