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君
(青田县温溪高级中学洲头校区浙江青田323900)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秘诀。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将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其语文水平及其整体的文化素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培养阅读兴趣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亲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例如:我经常把我儿子的读物——童话、童谣、寓言、漫画、诗歌……带到教室给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这时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就十分必要了。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孩子们入学刚刚一年,朗读没有方法,常常会出现丢字、添字、破词、破句等现象,往往不敢读,甚至不愿读。因此,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专门在周五开设了读书课,精心挑选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儿童读物利用阅读课时间为学生读书。在读的过程中,有时会停下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们说说所听到的好词好句。如读《小红帽》、《丑小鸭》、《黑猫警长》、《白雪公主》、《鼠小弟的小背心》等等,我根据书中的情节变化调节读书的语气,通过读、问、想、说等环节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都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下课后,总有好多孩子涌到我面前,询问后面的内容,有的还打听书从哪儿买的。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尤其是对于模仿力极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更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们一定会爱上读书的。
2.巧设问题,课前预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设计了“每课一问”。即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做课前预习读,在读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蓝色的树叶》之前,我问他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在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答案(绿色、红色、黄色)之后,我说:“树叶还有蓝色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孩子们每每自己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3.自由读书,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读《唐诗三百首》?不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偏偏喜欢看卡通片,看‘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为此,我对于这样的学生不是进行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而是先去了解他们,再相信他们;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读物。教师和家长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来考虑书籍的选择。如低年级孩子喜欢浅显的童话,短小的故事,中年级可适当读一些儿童版的中外名著,高年级可读一些散文,原汁原味的名著等。还有孩子的性别不同,喜欢的书籍也不一样,例如男孩子喜欢军事故事、科幻故事、历史故事等,女孩子则喜欢童话故事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乐于阅读,兴趣盎然地阅读!
收稿日期: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