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艳周有祥王云罗雪梅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儿科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前1~3周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6例(32.0%),未予正规驱虫(肠道寄生虫)治疗10例(20%),与过敏因素(鱼、虾、牛奶、海鲜)有关3例(6%),不明原因者21例(42.0%)。患儿均有皮肤紫癜表现,仅有皮疹的单纯型20.0%、关节型10.0%、腹型14.0%、肾型6.0%、混合型50.0%;经合理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及未予正规驱虫治疗是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常见诱因,可伴有消化道、关节及肾脏损害,尤其以消化道、关节为首发症状的紫癜患者最容易误漏诊,临床需提高诊断率,给予合理治疗方案。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141-02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儿童是高发的人群。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病因尚处于研究阶段,针对其治疗方法还处在对症支持性治疗阶段[1]。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ACR)制定的HSP诊断标准。年龄4~13岁,平均(7.32.5)岁。16例(32.0%)患儿发病前1~3周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未予正规驱虫治疗10例(20%),与过敏因素(鱼、虾、牛奶、海鲜)有关3例(6%),不明原因者21例(42.0%)。
1.2临床表现
所有50例患儿均有皮肤紫癜表现,皮疹多见于双下肢远端及臀部,少数出现在双上肢、面部及躯体,皮疹呈红色或紫红色,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仅有皮疹的单纯型10例(20.0%),关节型5例(10.0%),表现为不同程度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腹型7例(14.0%),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或黑便;肾型3例(6.0%),出现肉眼血尿、浮肿等肾脏损害相关症状,其余25例(50.0%)为混合型。
1.3实验室检查
本组14例(28.0%)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血常规白细胞>10×109/L者11例(22.0%),中粒细胞增高10例(20.0%),血尿、蛋白尿5例(10.0%);大便隐血阳性10例(20.0%)。
1.4治疗方案
所有患儿确诊后均采用钙剂,维生素C,及抗组胺药物治疗,减少其使用或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及接触物;并予正规驱虫治疗(甲苯咪唑片100mgbidpo连服三日),对感染症状患儿行抗生素治疗,对消化道症状患儿给予胃粘膜保护荆及西咪替丁,若患儿存在关节肿痛、腹痛现象,采用激素治疗。
1.5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皮损的情况消失,临床症状消失,且没有出现新的紫癜;好转:治疗后,皮损有明显减退,腹痛、关节肿痛的情况得到缓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死亡。
1.6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获取的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入统计学处理,临床指标均用(x-±s)表示,治愈率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50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治愈率94%(47/50),好转率6.0%(3/50);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关节症状(4.21±1.32)d,皮肤紫癜为(5.23±2.15)d,肾脏症状为(9.47±2.56)d,消化道症状为(4.25±1.64)d。少数尿常规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嘱门诊随诊。
3.讨论
过敏性紫癜(HSP)是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感染、肠道寄生虫、过敏密切相关,本组50例患儿中32.0%发病前1~3周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未予正规驱虫治疗20%,过敏因素(鱼、虾、牛奶、海鲜)6%,不明原因者42.0%。
疾病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较为常见的包括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等损害[2-3]。典型紫癜以皮疹最为多见,多大小不一、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的皮肤表层或可触及出血性皮疹,部位以臀部与双下肢多见,另有部分见于面部、上肢与躯干,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本组50例患儿即均有皮肤紫癜。以往研究发现约有55~75%患儿伴明显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痛、便血等,以腹痛最为多见;25%左右的患儿可以关节症状为首发,其余为伴发,表现为肘部、踝部、膝部以及腕部关节疼痛、肿胀或活动障碍[4-6]。约有1/3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可出现肾损害,部分患儿伴紫癜性肾炎,其程度轻重不同。过敏性紫癜诊断中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以腹痛、便血或关节肿痛等为首发症状患儿易误诊,直到出现皮肤紫癜才确诊,且大便常规及培养、胃镜等实验室检查皆无特异发现,本组50患儿中28.0%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血常规白细胞>10×109/L者22.0%,中粒细胞增高20.0%,大便隐血阳性20.0%,10.0%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血尿。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需注意观察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同时应与外科急腹症等鉴别诊断,对于好发年龄的急腹症患儿,经抗感染、解痉及各种对症治疗效果差者需警惕过敏性紫癜的可能。
过敏性紫癜确诊后需及时针对病原学给予抗病毒、抗支原体、抗菌治疗等清除抗原的治疗,及抗组胺(赛庚啶、氯雷他定)和钙剂、双嘧达莫、维生素C、丹参等对症治疗。合并关节型的给予激素治疗,此次研究过程中,经合理治疗后,无一例患儿死亡,所有患儿均治愈或好转。
【参考文献】
[1]朱建建,易著文,黄进华等.儿童过敏性紫癜118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6):336-339.
[2]关则想,黄珊华,林瑞峰等.儿童过敏性紫癜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2):77-79.
[3]杨伟文.对6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88-89.
[4]罗欢.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2):2435-2436.
[5]楼方,肖强.小儿过敏性紫癜89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2):199-200.
[6]李晓云.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0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