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及护理

李元君

李元君

(宣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目的:总结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即用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对本组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的体温、颅内压、以及GCS评分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体温为(36.5±0.3)℃,颅内压为(2.3±0.2)kP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CS评分为(9.9±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经检验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确切,实施综合性安全监测与护理相关措施是早期低温疗法达到预期疗效的保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低温疗法;安全性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65-02

低温疗法治疗颅脑损伤相关病变的价值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资料的证实,有报道中认为早期行低温疗法干预能够显著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对血脑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致伤后致残率、死亡率方面有突出的临床价值[1]。为总结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与护理要点,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早期低温疗法治疗,并总结安全性监测、护理的相关要点,整理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6例患者中,男性共计25例,女性共计11例,患者年龄在20~73周岁范围内,平均为(45.6±3.9)岁,颅内血肿患者为8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合并广泛脑挫裂伤患者为12例,多发性血肿患者为6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合并广泛脑挫裂伤患者为10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即用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具体治疗方法为:应用HGT-200型颅脑降温治疗仪+冬眠1号+电子降温帽进行复合性降温治疗。冬眠1号(50.0mg剂量氯丙嗪+50.0mg剂量异丙嗪+100.0mg剂量盐酸哌替啶)混合50.0ml剂量生理盐水,经输液泵泵入,泵注速度控制在2.0ml/h~10.0ml/h范围内。治疗期间以患者处于稳定昏睡状态、无寒战发作、四肢肌张力无增高、生命体征平稳为最佳状态。冬眠1号用药0.5h后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干预。开启颅脑降温治疗仪,电子降温帽温度设定区间为33.0℃~35.0℃,同时加用冰袋对双侧颈部、腹股沟、以及腋下部位进行冷敷降温。

1.3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的体温、颅内压、以及GCS评分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通过t方法检验,在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体温为(36.5±0.3)℃,颅内压为(2.3±0.2)kP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CS评分为(9.9±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经检验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数据。

表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前、后体温、颅内压、GCS评分对比表

3.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脑部创伤之一,死亡率高,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得到大量临床资料证实[2],本研究中数据同样显示该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确切,优势在于:(1)对血脑屏障功能有保护效果,可缓解脑部水肿;(2)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改善脑组织乳酸堆积状态;(3)对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产生抑制,加速脑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恢复。

为更好的发挥早期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价值,要求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安全性监测与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对患者体温、脑温的监测,以此作为指导药物应用、使用剂量、以及判断疗效的依据。肛温与脑温差异多维持在±0.5℃以内,故可密切对该指标的监测,以33.0℃~35.0℃为控制标准,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避免心血管功能紊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2)早期低温疗法干预时需关注对患者呼吸系统的监护,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畅通。有气管切开操作患者需进行气管湿化处理,一旦发现有支气管哮喘症状,需及时进行消炎、解痉、湿化痰液等对症处理;(3)密切观察患者在低温治疗期间意识、瞳孔、颅内压、以及肢体活动的改变,根据颅内压水平合理使用脱水剂。若颅内压升高至2.67kPa以上,需及时采取手术疗法引流减压,保障安全。

综合以上分析结论为:早期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确切,实施综合性安全监测与护理相关措施是早期低温疗法达到预期疗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俊霞,肖雄木,李国辉等.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170-2171.

[2]崔君霞,金奕,于华等.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分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