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翼城县中医医院043500)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42-03
我院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十七大三次、四次会议精神为宗旨,本着把专科做大做精,把特色做优做强的思想,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目标,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院文化建设等措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利地促进了我县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画医院发展新蓝图
我院位于红旗街中段,始建于1984年,在建院初期也曾一度辉煌,但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仅靠传统的诊疗手段难于适应社会的需求,经济收入每况愈下,至2002年7月份,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仅有4台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3人,1至7月份业务收入45万元,拖欠职工工资8.5万元,设备落后,房屋陈旧,技术落伍,门前冷落车马稀,医院已徘徊在解体的边缘。自2002年8月份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医院创新管理模式,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兴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确立“患者至上,质量最优,效益优先、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县医疗急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健康扶贫工程等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3630m2,建筑面积3130m2,拥有固定资产842万元,在册职工13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76人。编制床位110张,因客观原因现开放病床60张,开设有急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麻醉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和药剂科、影像科、检验科、功能科等医技科室,年接诊患者38000余人次,手术500余例,业务收入600余万元。
医院现配有东软双排螺旋CT机、柯达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GE-B超诊断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球计数仪、全自动麻醉机、抢救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中药煎药封装机、500mAX光机等万元以上大中型医疗设备49台件。
自2003年以来,由于临近高层建筑的崛起,严重破坏了院内房屋的建筑结构,出现房屋裂缝、楼体横断、门窗变形,经县城建局质监部门鉴定,危房面积达2870.9平方米,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和保障全院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经院领导班子研究,提出重新施建综合大楼项目申请,经多方争取,于2009年4月综合楼项目被确定为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
项目规划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砼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投资估算1700万元,其中中央扩大内需资金1100万元于2009年8月3日到位,地方财政配套600万元于12月底配套到位。
届时综合楼将会成为我县中医事业的标志性建筑,各类用房也基本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及等级医院要求,有力地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提升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振兴中医事业增添活力
自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院领导班子以“每年都有新台阶、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效果”为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特别是2009年,医院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主题,着力加强人才建设、行风建设、文化建设,把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向高潮。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继续抓好院内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挖掘现有潜力。每周二、周三开展医疗护理知识讲座,由医疗护理骨干及进修返院人员进行授课,每月进行一次业务知识考试。
二是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市以上医学会、医疗机构组织的中医药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学术研讨等,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信息。2009年共计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35人次。
三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准学科,选送技术骨干到省、市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深造,提升医疗技术和水平。2009年选送李英前往北京海军总医院妇科进修,孙家合前往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进修中医骨科,选送王丽红到临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进修,陈树栋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进修。
四是鼓励医务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为医院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医院拥有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39人,还有9人在读本科,6人在读专科。09年山西省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招生50人,翼城县中医医院考取了3人。
通过加大学习力度,医院全员理论素质明显提高,技术水平日益提升。09年共计发表论文18篇,其中姚存荣撰写的《经方临证验案心得》刊登于《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李淑文撰写的《小针刀配合药熨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刊登于《中华医学论坛》杂志。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如“磁圆针循经舒导疗法治疗脂肪肝”、“锋钩针疗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逐步成为影响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院通过加大行风建设力度,完善监督机制,被当地百姓誉为“百姓信得过医院”。
1、将医德医风建设纳入考核。细化指标,责任到人,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分配机制挂钩,强化职工廉洁自律意识。
2、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院对科、科对个人层层签定“行风建设责任书”,以“上挂一级”的追究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3、建立行风监督体系。以“职工监督干部、患者监督职工、社会监督医院”为举措,广泛深入开展“行风大家评”活动,经常性召开职工座谈会、病休人员座谈会,下发问卷调查,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听取基层职工、社会各界和来院就诊患者对医院的评议。
通过规范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医院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如康复科全年坚持周六、周日正常应诊,极大方便了广大患者及时就诊;麻醉科因为人手短缺,护士长郭建俊长年坚持临床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退休工人李体钧虽退休在家,仍发挥余热,热心关注医院发展,为医院中药炮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上级部门检查中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象这样的事迹在翼城县中医医院已是不胜枚举。
09年医院共计收到各类表扬信件17封,锦旗10面,拒收红包6次,共计拒收金额900元。
(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1、创新活动载体,宣传中医文化。
首先在院内醒目位置张贴中医知识宣传标语,在楼道、走廊和办公室印制中医知识宣传版面,让广大患者感受到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于9月份对全院职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医文化知识培训,在全院掀起学习中医文化的热潮。
2、参与公众事业,打造公益性形象。
自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生以来,我院第一时间成立防控领导机构,积极参与防控宣传,通过电视举办了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专题讲座,在《今日翼城》报上以连载形式刊登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预防方剂,11月份组织医院技术骨干在府前广场开展防控甲流宣传活动,免费发放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配方颗粒制剂1000余付,在院内为全院职工发放制剂500付,为保障全县人民生命健康、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14日,是第三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借此之际,医院围绕“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这一主题,在府前广场举行了中医防治糖尿病知识宣传和为患者免费义诊活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糖尿病的必要性。
3、开展帮扶救困,承担社会责任。
于09年4月份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开展“白内障贫困患者复明手术救助”项目,成功手术50例,救助患者25000元;9月份落实“国家百万白内障扶贫工程”,成功手术53例,救助患者42400元,使广大白内障患者祛除眼疾,提高了生活质量。
4、彰显人文关怀,推进文化建设。
09年1月份医院工会积极与县总工会职工帮扶中心联系,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救助18名困难职工,帮扶资金5000元;于8月底开展早晨热舞健身和习练太极拳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孝道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于9月份投资8万余元开展为离退休职工、职工直系亲属、全院干部职工免费体检活动,共计体检330人次;10月份投资4.3万余元为全院职工订制了院服;11月份筹资4248元,组织全院工会会员参加第三批大病医疗救助活动,体现了医院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将医院文化建设推向高潮。
三、彰显“简便验廉”大特色,推进和谐医院新建设
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大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的情况下,我院把发挥中医中药“简便验廉”优势做为医院发展的新思路,拓宽服务内涵,降低医疗费用,使广大患者“进得来,看得起,治得好,花钱少”,为缓解当地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做出了突出贡献。
简:在提供煎药服务的基础上又引进中药配方颗粒,解决了中药汤剂质量不好控制、煎煮不规范和服用、携带、保存不方便的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疗效明显得到提高,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打下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医院正在向“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结合、医药与自我调整结合、预防与干预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的道路挺进。
便:组织隆化、桥上、王庄、南梁、南唐、辛安、武池等乡镇126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通过培训,有效促进了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广泛地向基层和社区推广,极大方便了广大患者及时就诊,提高了中医药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验:设立中风、糖尿病、肛肠、风寒湿痹等中医专科,针对当地多发病、常见病和一些疑难杂症研制诊疗方案,将中医特色做大做强。其中糖尿病专科于二OO六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为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年接诊糖尿病患者两千一百人次,诊断准确,疗效显著,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风寒湿痹专科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采用针灸、针刀、拔罐、按摩、推拿、中药薰蒸等疗法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等方面己形成特色和规模,尤其最新引进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有着立竿见影之效,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廉:规范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中药参与率,要求“能中不西”,“先中后西”,急重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廉”的优势,缓解群众看病贵。2009年门诊病人每人次平均诊疗费为56.5元,同比下降3.4%;住院人均费用1670.4元,同比下降7.7%。
总之,通过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二OO九年十二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中,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对我院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前中医医院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的一些补偿机制趋向西医化,导致中医没有合理的补偿机制。
如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中医疗法只以其费用的50%纳入补偿标准,许多病人情愿采用西医疗法,无形中降低了中医药的参与率。
二是中医没有合理的项目服务价格,导致中医贱卖,许多中医师改从西医。
如目前“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的3966项服务项目中,中医只有97项,只占2.45%。像针灸,收费标准只有14项(实际论针法,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9种针具、26种针法),针灸的部位不同,针法不同,收费执行的却是一个标准,而西医同一操作,却能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费。
三是中药的简和廉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劣势。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对症下药,一旦处方原则确定,其药味和药量也就确定,价格变量很小。同样病人如果选用西药,其价格选择范围就大得多。在目前医院运行机制下,医生在选用药品时自然就高不就低。
建议:
1、合理核定中医药服务项目及价格,促进中医技术临床应用。
2、制定中医药诊疗技术规范,中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规范。建议在病人自愿情况下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生的医患纠纷按中医理、法、方、药思路或原则进行鉴定。只有这样,中医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才有据可依。
3、制定鼓励和稳定中医药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补偿政策,全额保证县乡村级中医药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使农村有一支稳定的中医队伍,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的投入,真正落实财政对中医医疗机构经费单列,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尽快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5、对中医医院应重点扶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a)扩大中医药补偿范围。将参合农民在县中医医院的门诊诊疗费用(指个人支付部分)和在住院期间入方的中药饮片及临床应用的针灸、推拿、按摩、牵引、针刀、药敷、刮痧等中医技术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b)、提高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可等同于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比例或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
(c)、降低中医医院补偿起付线。
6、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并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补偿比例,与西药比提高5%—10%,引导农民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使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7、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探索建立中医药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把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中,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的方法和技术,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的不同需求。
8、强化中医药科普工作,要建立健全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面向未来的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机制,建立中医科普组织网络,在社区农村普及以中医药为主的初级医学知识,通过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知识和作用,使农村群众普遍了解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点,提高农民群众主动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进行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使中医药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充分发挥优势,更好的造福于人民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