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3

浅议新时期高校财会队伍建设

祁守成

祁守成(西北师范大学)

摘要: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财务管理提出高水平的要求。目前高校投入资金多元化和多校区办学的运作现状,要求高校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财会队伍。本文从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的新环境、新变化入手,在分析高校财会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高等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校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高校内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空前提高。对高校的财务管理问题,国务院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切实加强高校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要加强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高经费投入使用效益。规范是为了发展,发展需要规范”。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必然对财务管理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只有做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才能实现依法治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学校科学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朝气蓬勃的高校财会队伍。

1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环境

1.1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这说明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开始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高等学校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办学模式的转变,使得高校由过去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转变为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活动并举,因而高校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加重要,难度和要求也越高。

1.2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随着市场法则、市场运作机制逐步引入高校,引起了高校办学体制的全面改革。高校经费来源由原来的单一政府拨款向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多元化转变。目前,高校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外,还有按国家规定收取学生的学费、培养费、住宿费;非学历教育办班及技术培训收入;社会和个人捐赠;科技成果开发与转让收入;校办产业和技术服务收入;合作办学与独立民办学院收入;对外投资收益;融资贷款等。高校办学经费从来源渠道、数量上都在大幅度增加。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责任更加重大。

1.3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高等学校是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事业,属于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近年来,政府财政部门对高校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制度改革,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等政策制度,逐步将高校资金管理权限上移到上级财政部门。财政拨款不再拨付学校的银行账户,学校收取的学费等事业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按高校使用计划从国库集中支付,公共财政体制增加了高校财务部门调度资金的困难,增加了高校的现金危机发生的概率。

1.4高校财务管理职能转化。市场体制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由报账型向理财型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由核算型财务职能向管理型财务职能转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日常资产管理和处理、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理财型财务管理要求将财务管理由事后转变成事前介入,以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者要树立事前管理的理念。

2高校财会队伍现状

2.1财会队伍结构数量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数量偏少或过滥,在没有合并的高校中,相对于增长的工作量,财会队伍数量偏少;在合并的高校中,财会人员又过滥,工作效率低下,为高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不足。[2]

2.2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一是缺少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二是专业知识单一陈旧;三是财会人员学历水平、专业背景不够合理:在高学历人员集中的高校里,第一学历是本科的财会人员比例较低,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一般以财会专业为主,管理、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人员很少。

2.3专业理论知识更新度较低。财务工作量与财会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使得财会人员脱岗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很少,与外校的交流机会更少,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也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创新,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财务管理要求。

2.4自主性学习动机弱。许多财会人员受到社会浮躁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不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较少主动去读专业知识以外的书籍,严重阻碍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校深入改革分配机制的情况下,部分财务人员迫于学历的压力和晋升职称的需要,参加职称考试培训和学历进修等学习活动,但是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仍然没有培养起来,学习更多是出于短期的利益动机。[3]

3新形势下对高校财会人员的要求

财政部正在制定《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在记账原则、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预算和组织会计核算的难度加大,对高校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精神,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对高校财会人员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的各项工作日趋与国际接轨,国内外人才的交流日益频繁。高校财会人员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准确地把握好分寸,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勤奋敬业及真诚豁达等。

3.2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高校经费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和协调,实现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创造性地做好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一方面,财会人员不仅应熟知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学习现代会计理论知识前沿和与实际工作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保险、财政税务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并果断、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财会人员应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本领。高校财会人员应能够系统了解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基础知识,具有维护和管理计算机、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甚至能够根据本校实际开发和应用财务软件,就会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3.3较高的财务综合管理能力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发展,财会工作的重心已从信息加工(核算)向利用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管理)转变,这种重心的转移必然要求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高校财会人员从事的是敏感的财务经济工作,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化,对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采用不同技巧来沟通协调。财会人员要经常与财政、物价、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和公司等校外单位打交道,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学校的利益和权益,需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财会人员还要与数字、资金打交道,故而就要了解学校资金的投入意图,对学校的各类经费收支做出财务分析,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必要时可建议修改或出台一些管理措施,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挖掘学校主体的创造潜力。总之,高校财会人员作为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承担者,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参与学校的财务管理,保证资金良性循环,提高办学效益。

4新时期加强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4.1加强领导,更新观念

当今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官方的教学水平评估和社会团体的大学综合排名都是围绕高校的学科、专业、科研及师资进行的,这导致高校的党政领导把教学和科研工作置于绝对中心地位,很难从深层次上理解和体会高校财务管理和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很难在队伍建设上将财会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同等对待。[4]

随着国家队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巨额的资金需求和资金的安全高效管理给财务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学校分管校长到学校各部门负责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尽快着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4.2适应财务管理发展,改进用人机制

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是由核算型财务职能向管理型财务职能转化,适应发展的趋势,在选留财会岗位的工作人员时,宜针对不同岗位采取不同方式,对于管理岗位人员,应该淡化财会人员的专业背景,选留财会、管理、金融(保险)、法律、计算机、外语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改善学校财会队伍的知识与学历结构;专门进行会计核算岗位的人选,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工作,硕士研究生到此岗位工作不但浪费人力,而且会造成队伍不稳定。[4]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通过人事代理,选聘相关学科门类的具备较高学历、有现代管理知识或具备较高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单位内部财务人员配置,降低财务管理成本。

4.3加强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

高校的财务分析是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科学的财务分析应该正确分析学校财务运作和管理状况,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决策依据。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不进行成本核算,财务分析也只限于对决算的说明。随着高校发展环境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办学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的加强,高校必须规划学校事业的发展方向、资金的重点投向、资金筹措的渠道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财会人员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常规化的财务分析工作,既是改进财务管理的必经途径,更是财会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方式。

建立科学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利于高校统筹制定事业发展规划、有效筹措资金,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对学校经济资源运行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高校经济活动中需要重点监控的环节,为高校做出最优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市场经济的确立,为高校开辟了多渠道多领域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但又使高校面临着高风险、高效益的复杂局面,由于事业发展与经费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高校可在进行可靠性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适度贷款以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从财务预警角度出发,财务分析需要全面评价学校承受负债和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学校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及时预报资金运营风险。

4.4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高校财会人员长期在第一线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学术研究较为欠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在经济活动中会不断遇到新事物、新业务,会计制度一般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脚步,这就需要财会人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业务水平,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参加校际学术研讨会,学习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丰富自己。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高校会计人员到国外去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以利于我国高校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4.5完善高校财会队伍的管理和考核

淡化岗位设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轮岗制,使财会人员熟悉多岗位多类别的财务管理工作,促使他们的知识面、业务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拓宽、提高和锻炼。淡化人才专有性特点,增大岗位人员的替代性,这样既有利于锻炼财会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人才的综合运用,又有利于防止财务人员长期在一岗工作,因利益驱使而放弃原则犯错误,降低监督成本,更好地保护财会人员。[5]

在高校财务工作岗位的聘用上,基本是终身制,缺乏竞争意识和继续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事业责任心、工作进取心不强,工作易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高校要完善财务人员考评机制,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或调离会计岗位,考核优秀的给予激励。改变工作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弘扬正气的激励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真正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支持财会人员依法办事,行使职权,对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财务人员要坚决保护。

4.6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制度是提高高校财会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根据财会人员的学历层次及专业水平,分别确定培训内容。一是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了解财务会计工作;二是对低学历或非财会专业毕业的人员,进行会计基础理论及会计实务、财经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的业务技能;三是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四是财会人员全局意识的教育,加强财会人员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校情的了解,培养财会人员的大局观。

5结语

加强高校财会队伍建设,不仅是市场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财会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尚需高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面对目前的形势,高校财会队伍建设工作应本着以培养一支思想道德高尚、职业道德优良、会计业务精通的知识型高校财会队伍为目标,外塑形象,勤练内功,以充分的自信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黄麟:《强化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11期.

[3]唐万宏:《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策略》.《教育评论》.2007年第6期.

[4]廖鹏:《“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5]段平禄,彭久麒:《高师财务管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