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哈尔滨市传染病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03-02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此外,本病还可累及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呼吸道护理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主要为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以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生,呈散发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18天(14~25天)。
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出现颧骨或耳部疼痛,腮腺逐渐肿大,体温随之升高,可达40℃。一般是一侧先肿大,2~4天后对侧也肿大。双侧肿大占75%。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向发展,边界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触痛。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皮肤温度升高,疼痛明显。早期腮腺导管口常有红肿,按压无脓性分泌物流出。因腮腺管阻塞,故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等促进唾液分泌增加时可使疼痛加剧。腮腺肿大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颌下腺或舌下腺可单独或同时受累。颌下腺肿大时,下颌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腺及颈前下颌明显肿胀,并有吞咽困难。
【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4~5天,少数也可发生在腮肿前,出现脑膜炎的表现,以脑膜脑炎多见。一般症状在一周内消失。
2.睾丸炎见于青春期后的成年男性,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6~10天,表现为腮腺肿大消退后再次高热,睾丸明显肿大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睾丸炎多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很少引起不育症。
3.卵巢炎女性则表现为下腹疼痛,明显者可触及肿大的卵巢,有触痛。多为单侧受累,症状持续3~4天后逐渐消退。发生率为5%。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4.胰腺炎多发生于腮腺肿大后数日,表现为体温再次升高,并出现恶心、呕吐,上、中腹部疼痛和压痛,多在一周内恢复。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低于10%。
【治疗要点】
1.抗病毒治疗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有睾丸炎并发症时,可用干扰素治疗,以促进睾丸炎症状的消失。中药:口服板蓝根冲剂。
2.激素治疗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病人,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对症治疗头痛和腮腺胀痛严重者,可应用镇痛药,临床常应用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好外敷,有较好的止痛和消肿作用。睾丸胀痛者在站立时可用丁字带托起,减少胀痛。
4.并发颅内高压的治疗给予脱水治疗,一般常用20%甘露醇快速滴人,如果不能较快滴入,要给予加压输入,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护理评估】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又有与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接触史;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判断;还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心理支持。
【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
3.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接种减毒活疫苗,由于有副作用,孕妇不宜接种。
被动免疫:年幼体弱者接触病人后5天内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疼痛腮腺胀痛,与腮腺炎病毒引起炎症有关。
3.营养失调有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高热及进食困难有关。
【主要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不可过高。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避免酸性食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防止唾液分泌增多,加重疼痛。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4.病情观察注意体温和神志的变化,注意观察腮肿的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5.对症护理发热按发热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1.流行季节向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大型集会,避免到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戴口罩。
2.家庭要做好室内通风,最好病人自己单室居住,接触病人时戴口罩。
参考文献
[1]张汝英,陈汝泉;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9期
[2]李建英;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5年02期
[3]刘正稳,张成文;流行性腮腺炎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1997年04期
[4]黄民杰;流行性腮腺炎[N];福建科技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