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药学部117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中成药应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中成药的特点,分析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结果中成药的应用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重视合理配伍。结论中成药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上原则。
【关键词】中药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59-01
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韵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一、对症用药
中成药的“辨证论治”有别于西药的“辨病论治”。“证”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病是疾病的总称,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证”则是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出现的“症候”。清代医家徐灵胎说过:“病之总者为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中医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辨病必先辨证,只有从辨证入手,才能正确论治。例如:“病人初起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结合脉象舌象等体征进行辩证,初步诊断为感冒(病),又必须根据寒热的偏重,舌胎的厚薄有无,脉象的虚实等变化才能区别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然后确定用辛温解表药还是用辛凉解表药,这就是中医辩证论治的全过程,它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依据辨证施治,综合人体差异、药物功效等多方面因素,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就会出现药不对证,延误病情的不当治法。
二、配伍应用
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为增强药物疗效,或扩大其治疗范围,可根据病情需要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若配伍得当,确能提高疗效。
三、用药禁忌
为了用药安全,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使用中成药时,要注意到用药的禁忌。
如饮食禁忌(饮食对药物的影响):服用中成药时要注意食物对其作用的影响,有些食物对所服药物有不良影响,则应忌服。患哮喘、支气管炎、斑疹疮疡、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患者忌腥膻、辛辣、发物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狗肉、辣椒、韭菜、荞麦、豆芽等。服含有人参、党参的中成药,应忌食萝卜、绿豆、山楂、茶叶等;含甘草、黄连、桔梗、乌梅的中成药忌猪肉;含天门冬的中药忌鲤鱼;含白术的中成药忌大蒜、桃、李等;含土茯苓的中成药忌茶。
证候禁忌:每种中成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如参芍片主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实证热证者忌服,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慎用。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不足,肾阳虚者忌用。
配伍禁忌:含有机酸成分的大山楂丸、乌梅丸、芪斛楂颗粒等不宜与磺胺类药同服,因其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血尿。磁珠丸、朱砂安神丸等镇静药若与溴化钠、溴化钾等药物同服,会使药物毒性增强。
四、中药制剂新技术
1.制粒技术近年来,一些新的制粒技术在制剂工艺改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包括超细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重结晶过程、微丸制备技术、微胶囊技术等。
2.薄膜包衣薄膜包衣可广泛应用于片剂、丸剂、颗粒剂,尤其对吸潮、开裂、褪色的中药片更为适宜,中药片剂目前仍大多为糖衣片,滑石粉用量大,易受温热的影响,且生产周期长,操作繁复,而薄膜包衣所用滑石粉的量大大减小,增重小,衣膜可塑性好,抗潮性能好,包衣时间短,有助于改善中药片剂的外观及内在质量。
根据处方中药物的性质和有效成分确定剂型中药制剂多由复方组成。方药中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有动物类药和矿物类药等。植物类中药一般体积较大,在剂型选择时,应根据其作用、性质尽可能的缩小体积。动物类药和矿物类药一般难溶需特殊加工炮制。另外,每味中药所含成分实际上是一个复方,而其成分如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甾体、皂苷、氨基酸、鞣质、蛋白质等,其溶解性、化学稳定性,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也各不同;而剂型对制剂的稳定性、溶解性和体内代谢的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煮……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例如,大黄的致泻成为蒽醌苷类,经久煎会被水解,泻下作用减弱,用于泻下就不适合选用经水煎煮提取的合剂、口服液、冲剂等。
五、中药澄清技术
我国中药制药工业对中药提取液的澄清,经典的方法是醇沉法。但已有不少报道认为将乙醇作为澄清剂有诸多不合理性,如把不溶于醇的无机物成份作为杂质除去是不妥的,许多现代研究具有生物活性与免疫作用的蛋白质、多粮也级易被醇沉淀。另外,醇沉工艺时间长、成本高、损耗乙醇量一般在30%以上,成品中残存的乙醇也可能对药效有所影晌。近年来,一些新材料、新技木开始应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不仅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也能保证制剂稳定性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六结论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长期的中医实践中对那些组方科学,疗效确切的中医验方,应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制备而成。传统的中成药主要有丸、散、膏、丹等不同剂型,它的应用是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应用至今,经久不衰,说明了中成药疗效的可靠性。现代的中成药,是以传统中成药产品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研制成的新剂型和新的品种,疗效可靠,不良作用小,应用广泛,使用方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1)中成药的选择应用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为依据,做到药证相符,才能带来显著的临床疗效。(2)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3)服药时应注意用法、用量、服药时间及服药禁忌等。总之,在应用中成药时,要纠正中成药没有不良作用,可以任意选用的错误认识。必须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重视配伍禁忌,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及服药禁忌,才能增强疗效,减轻不良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帆翟胜利.中成药的辨证用药[J].中国中药杂志,2010,25(12):758.
[2]王中秋杨汝成.中医急证用中成药和西药配伍禁忌[J].中国药业,2011,10(2):60.
[3]傅文录.中草药肾脏病毒性报道[J].浙江中医杂志2009,46(1):53.
[4]周方钧,吕惠文.中药合理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4(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