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梅(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目的研究武汉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提高我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应用老年人生活质量测量表现场调查,采用t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应根据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全面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07-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和养老方式的转变,社会养老和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它能全面反映健康老龄化的指标。为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11年4—5月,对武汉市城区5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干预措施,为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来自武汉市登记在册5个养老机构老年人共550人,其中公立养老院老人350人,私立关老院老人200人,在调查的550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的年龄为60~93岁,平均72.3±7.19岁;男性226人(45.2%),女324(54.8%);61-75岁172人(31%),65-93岁以上378人68.7(%)。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220人(40%),1000元以下310人(56%),救济等其他方式生活的老人(含五保老人)20人(4%);无配偶390人(70.09%),再婚者或有配偶160人(29.0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人有389人(70.72%),相当一部分老人仍然属自费医疗,有161人(29.28%)。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制定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由我院护理学院二年级学生经培训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访谈、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四个项目,身体健康项目:健康状况、慢性疾病、畸形残疾、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健康项目:心理健康、智力、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项目:人际关系、社会活动;环境条件项目:环境适应、经济状况和医疗情况。
1.3评价标准
各项健康相关内容每项良为3分,中为2分,差为1分。将ll项内容的评分相加后得到总评分,总评分30~33分为良,22~29分为中,ll~21分为差。调查550人,有效试卷550份。有效回收率100%。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t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得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2.结果
2.1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六项(见表1)。
表1老年人生活质量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n=550
变量BSEBetatP
慢性疾病1.5190.0690.29322.252〈0.001
日常生活功能1.6950.0770.230123.496〈0.001
心理健康1.6100.0680.32222.328〈0.001
经济收入1.7850.0710.11522.682〈0.001
生活满意度1.5010.0650.29922.318〈0.001
人际关系1.3920.0670.29522.0493〈0.001
2.2有配偶和医疗保障、且年龄在61-75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无配偶和医疗保障、且年龄在76-99岁的老年人(见表2)。
表2配偶、年龄、医疗保障调查的比较结果n=550
项目N总评分T值P值
有配偶16028.85+2.8013.442〈0.01
无配偶39025.97+3.11
年龄61-75岁17227.97+2.729.024〈0.01
年龄76岁以上37824.39+2.77
有医疗保障38928.43+2.8611.130〈0.01
无医疗保障16124.39+2.77
2.3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状态(见表1)
550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评分的平均分为26.14±3.17。为中下等水平(见表1)。
表3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分及人员构成比
项目良中差
人数132人339人79
构成比24.%61.6%14.4%
总评分(26.14±3.17)30.120+3.1326.18——3.8919.91+3.12
3.结果分析
3.1老年人生活质量多因素影响的分析:以生活质量总评分为应变量,11项健康相关内容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P<0.001,见表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老年人患慢性病必然影响其躯体健康状况和体格状况,进而引起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良好的生活功能状态是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参加社会集体活动的机会减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降低,另一方面长期的治疗过程必然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降低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会影响到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改变,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3.2婚姻与生活质量
有偶分居、离婚和丧偶等不健全的婚姻方式将给老年人的心理上留下阴影,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丧偶或单身的老年人)(见表2,P〈0.01)。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因缺乏配偶的关怀,易产生行为的退缩,长年的孤独生活使老年人产生失落感,易患多种生理和心理疾病,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研究还发现配偶健康状况良好者生活质量高于配偶健康状况差者,而配偶健康状况差者其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丧偶者。
3.3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表2显示: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低龄老年人(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组织老化、免疫功能下降,高龄老年人的更容易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侵害,他们的躯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功能减退,社会适应和角色适应能力下降,社会交往和参加集体活动减少,容易产生寂寞、抑郁、焦虑、厌世等消极情绪,心理卫生状况恶化,生活满意度降低,生活质量随之下降。
3.4医疗付费方式
有医疗保障的的老年人比无医疗保障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P<0.001),老年人不能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其生活质量明显差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看病费用高和经济困难是目前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困难,老年人没有基本医疗保险,而且老年人中相对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在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上有明显提高[2],缺乏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大病治疗不彻底,有病久拖,易形成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影响生活质量。
4.对策
4.1慢性病防治应成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
由于目前多数慢性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仍应坚持预防为主,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应该重视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尽快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组织养老机构老年人定期体检,定期随访与指导,对老年人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和老年常见病的防治指导,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和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老年病的发生,真正达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老年人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重要性
从事业余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3]。长期体育锻炼可以消除老年人的抑郁、焦虑情绪,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改善睡眠质量以及丰富业余生活。社会相关部门应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锻炼场所和健身器材,创办各种形式的老年服务机构,如建立老人活动室,提供阅读、棋牌球类娱乐等沟通、娱乐多层次的平台,使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以获得良好的感觉和健康状态,真正实现的“健康老龄化”。
4.3提倡丧偶老年人再组家庭
家庭是有益健康行为和情感支持的基础,家庭在社会支持、健康促进和缓解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再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优于独身者,所以要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努力鼓励丧偶的老年人冲破世俗观念,再婚以重组幸福家庭,重新获得来自配偶的精神支持,摆脱丧偶带来的心理打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配偶对老人情感上的表达,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交流都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4关注高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应重视年龄因素对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人的残疾率,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使他们保持较好的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在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护理人员应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耐心的倾听和他们聊天,鼓励和督促家属的对高龄老人的关心和重视。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对老年人的支持,使高龄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避免和降低了负性情绪,激发了他们生活的信心。
4.5进一步健全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
积极开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多种多样的医疗保险、护理保险业务的形式,以弥补基本医疗保障的不足;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如通过提高报销比例、减少支付费用、增加报销范围等有效途径;规范医院行为,合理分流老年病源,降低不合理的医药费用;完善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城市老年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障制度,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有着直接的作用,使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医”
参考文献
[1]罗敏.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8-29
[2]元寿伟.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公共管理学报,2010,(1):100-101。
[3]李杨春.国内外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医学与哲学,2009,30(3):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