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民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13164
摘要文章对职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定义出职业素质的含义、特征、以及所包含的内容。同时根据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的分析和反思,参考相关领域的理论,构建出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懂专业会应用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如何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突破传统的教育程式,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探索新理论,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素质、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相关概念
(一)素质
“素质”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在英语中“Diathesis”也被翻译为“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这时“素质”可以指体能素质,也可以指心理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先天具有和后天习得的特点和品质的总和,既包括体能等先天的特点,也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观、审美观等后天的品质。
(二)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情绪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内涵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之“职”的一般职业特点。高职教育之“职”经常被等同于“上岗”、“就业”,事实上,就业只是对高职教育最基本的要求,高职教育与岗前培训有本质区别,高职教育并不单纯强调专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更不是培养“会干活的工具”。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应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是培养人,重点是培养会做事的人,后续是培养会创造的人。只有达到第三层次,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才能体现出“高等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选题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希望找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不足以及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职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职业价值取向反映了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它既是确定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责任、态度以及行为活动的“定向器”,也是其选择职业行为方式的“调节器”,因此,职业价值取向对个人的择业、职业稳定性及工作的高成就具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职业价值期望偏高,功利性偏强;职业评价存在盲目性,自我认知欠缺;评价基点倾向于自我,忽视社会需求;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创业热情不足。
(二)职业心理素质不良。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高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校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调查一项中9.9%的同学选择了心理承受能力。一些高职毕业生在访谈中反映,由于自己高考没有发挥好,而进入高职院校,在入校后常会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拼搏进取精神。此外,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事都没有兴趣,生活中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甚至激化矛盾。
(三)职业道德水平底下。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中,有6.4%的同学选择是非能力,有7.3%的同学选择思想认识水平,有10.9%的同学选择心理承受能力,有7.3%的同学选择社会责任感。从数据上看,我们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是较低的,这一点也恰恰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很多企业人士在被问及“目前高职毕业生哪些方面能够符合企业需求?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这个问题时,都表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四)职业能力素质较弱。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所具备的相应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在对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校生认为目前自身最欠缺的职业能力一项中显示:10.1%的同学选择岗位技能,7.4%的同学选择职业知识,10.3%的同学选择职业经验,8.5%的同学选择职业兴趣,4.6%的同学选择学习能力。另外,在与高职学生的访谈中,又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职学生普遍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现象在学生中比比皆是。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
以当前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素质要求为视点,针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形式弱实效”的两大症结,构建并实践了以体验式训练为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2008年9月起纳入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至今。
(一)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第一,探索建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通过参与课程标准的讨论、研究,深入了解职业岗位对课程、职业素质的要求,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第二,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教学评价,发挥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优化课程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探索构建以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通过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方法,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在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中,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过程考核,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动态监测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二)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有待提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50%以上的受访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反映面对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大学生缺少足够心理准备,当遇到困难时没有能力合理的解决,出现各种心理矛盾,产生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造成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的困难。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的心理教育认知水平,使他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关心和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或向心理咨询教师反映。第二,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情绪问题,针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指导解决,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心理和情绪方面存在的某些特殊问题。
(三)大力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校园活动。
高职院校在组织召开活动之前,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全方位做好活动的宣传,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组织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和特点的,有吸引力的各类讲座论坛等活动,如《名人大讲堂》、《人文知识大家谈》等。笔者总结了一些较理想的活动形式:第一,开展各式讲座。在职业指导活动中,学校可邀请企业人士、行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的就业现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时,学校的就业指导相关部门自身也可以开展一些就业知识讲座,针对面试的技巧、面试时的礼仪、注意点等做相应介绍。第二,开展各式工作坊。所谓工作坊,是进行个性化辅导、互助的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活动之一,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强调个人参与,互动性比较强的职业指导方式。在学生中经常举办的工作坊有模拟面试工作坊、就业咨询工作坊、性格兴趣探索工作坊、简历制作和校友访谈等几大类。第三,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学院根据学生特点,给每个社团配备相关指导教师,同时学校提出各种帮助政策,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校的帮助,使学生社团在日常活动中热烈地开展起来。社团的工作可偏重于一些与就业有关的职业素质培养活动,教师和社团负责人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进行职业素质实践,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展开职业技能、素质拓展训练。
训练体系由一心(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中心)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详见图一)组成,一心下设基本职业素质训练、职场素质训练二大基地;一园包括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二大基地。并通过核心价值观、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训练、职业发展、核心能力、团队训练、专业技能拓展、项目孵化、创新论坛、创业探索、创业实践等十一个模块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整个体系突出体验式训练思想,将训练目标情境化、任务化,通过破冰启动、情境体验、任务实施、感悟升华、内化运用五个环节来进行素质训练,遵循“体验感悟成长”训练模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体现系统化设计、互动式教学、情境化体验、个性化选择、交互化作业、多元化导向、全面化发展的综合素质训练要求。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使其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近几年麦可思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测量与评价报告已显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于: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寻求发展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郝志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20-21.
【2】黄敏.德育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补益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09-110.
【3】袁莉.对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48-49.
【4】陈桂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实现[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
【5】盖晓芬.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