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

罗艳华李桃苏茜

罗艳华李桃苏茜(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18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92-02

【摘要】通过检索2001-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共检出808篇,获有效统计文献218篇,以分析医学模拟教育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及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文献计量学

医学模拟教育是一门利用模拟技术创设高仿真模拟病人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的学科,它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实践中发生[1]。本研究对10年来医学模拟教育的文献做一回顾,分析其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其对今后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1资料和方法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医学模拟教育”或“医学模拟教学”和“医学模拟技术”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年有关医学模拟教育的文献作为分析资料;以年度进行检索,浏览文献的题目和摘要,确定入选标准,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2.12001-2010年医学模拟教育文献分布

2001和2002年均为0篇,2003年2篇,2004年7篇,2005年16篇,2006年18篇,2007年25篇,2008年和2009年均为51篇,2010年71篇。

2.2医学模拟教育文献所涉及的范围

文献涉及临床教学、理论阐述、成绩考核及其他。其中临床教学数量最多,为128篇,占58.70%;理论阐述45篇,占20.60%;成绩考核5篇;占2.40%;其他40篇,占18.30%。

3讨论

3.1医学模拟教育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3.1.1临床医学教学以急救医学的技能培训和训练为之最,其次是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等。1992年四川大学率先研究和实践SP教学[1];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率先开展急诊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工作,摸索出“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培训方式[2];汕头大学医学院将模拟教学技术引进学生训练中[3];中山大学医学院将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运用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受训学生的技能有很大的提高[4]。

3.1.2护理教学主要在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方面。1997年宁夏护校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SP[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使用SimMan综合模拟人和HPS对急诊科60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培训[5];张静等认为模拟教学可以缩短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护士、从教室到临床的转变过程;高爱萍等认为儿科仿真模拟急救演习能全面提高儿科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行了ECS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运用ECS创新护理技能训练模式在各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9]。

3.1.3医学模拟教学的评价查阅文献多为教学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形式,其次是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形式。

4结论

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医学模拟教育,到2004年,全球已建立了超过1000座模拟培训中心。目前超过1/3的美国医学院拥有模拟人的模拟训练中心。欧美医学模拟教育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并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标准。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应用,主要在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教学和培训中,SP在医学生的诊断学、护生的健康评估课程和医学生的OSCE考试中应用十分普遍,但还没有相当成熟的医学模拟中心;虽然各项模拟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真正使用率却不高;缺少良好的学生行为表现量表和灵敏的调查问卷以及评价工具,应鼓励多项评估技术在医学模拟技术中的系统应用[10]。

随着医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和模拟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大力发展医学模拟教育,必然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羽保,陈沁,吴兰笛.医学模拟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96-1198.

[2]孙长怡,秦俭,王征,等.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急诊医学领域初探[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82-684.

[3]吴丽萍,张建军.引进模拟教学技术,强化医学生临床诊疗操作技能[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3):190-192.

[4]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HSP仿真模拟人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2009,13(1):78-80.

[5]唐娜,梁潇,韦春莉,等.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13(33):321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