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北宋的政治

刘影蔡明达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中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中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北宋的政治》与课程标准有关的是:“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它有两项内容。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水平为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北宋的建立。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水平为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了巩固政权,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方针,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宋朝的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但是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对于日后军队战斗力的削弱起了的消极作用。为后面经济重心南移和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赵匡胤展开,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历史人物有迫切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由于年龄段限制,学生归纳强化中央集权措施能力有限,对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利的某些具体措施理解有难度。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教材分析中指出:“统治者侧重采取强化中央权利,削弱地方权利的措施巩固统治,尤其是对武将的抑制”。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年龄段限制,学生归纳强化中央集权措施能力有限,对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利的某些具体措施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根据课标要求及学情分析,确定本课的难点是:知道北宋的建立后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政策。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对比中央和地方两方面,学生能用词句归纳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提高提炼信息,归纳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探究,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重文轻武政策,培养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教学流程:

活动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

播放:陈桥兵变视频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

引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赵匡胤和北宋的政治。

【点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好奇的天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历史学习,为下一环节说出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及其都城提问。做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学习,梳理脉络(预设时间7分钟)

1、提问:通过视频结合教材p30页,说出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及其都城。

(1)学生: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开封;即宋太祖。

2、引导:宋朝建立后,太祖开始南征北战,国家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1)展示:五代十国时间表格: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表格分析表格

(2)提问:观察比较五代十国时间表格,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3)引导学生归纳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点评:运用表格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对五代十国的短暂时间一目了然,清晰地交代了北宋统一的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活动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预设时间13分钟)

1、引导学生结合上文字p29相关史事。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1)提问:为什么“杯酒释兵权”?

(2)引导学生理解赵匡胤的心里顾虑,贯穿全文,感悟历史人物心理。

2、引导:阅读教材P29-30,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采取了那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学生:小组合作,获取信息并用词句划出措施。分三组完成,引导学生从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这条主线,分别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进行归纳。

(2)提问:材料研读通判的职权和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具有(监督、否决权利)从而培养学生材料研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点评:这个环节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解决本课难题,同时通过读文字归纳关键信息,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快速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宋太祖从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四方面措施,从四个角度引导学生,学生的思路更明确清晰,形成合理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对今后的历史学习归纳具有借鉴意义】

活动四:自主探究,求异创新(预设时间10分钟)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p30回答P31材料研读,快速找出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形式:表现:影响:利:弊:提高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

2、提问材料研读,落实重文轻武的原因,通过正确评价重文轻武政策,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点评:通过快速阅读寻找历史信息,解决问题,而提问引导又再次回归记忆知识点寻,启发升华提高学生感悟历史,进一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会看今朝,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和当今问题】

活动五:梳理课堂归纳总结(预设计时间5分钟)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点评:学生感受历史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总体评价:

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既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北宋的政治》整节课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和归纳,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平等尊重、共同合作的教学氛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评:

首先从教学整体环节上说,通过视频“陈桥兵变”导入新课。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好奇的天性,调动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历史学习。结合教材从而梳理出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主要事件)及其都城。

导入新课后刘老师主要从三个环节讲述本课,首先,运用表格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的看出五代十国的短暂为北宋的统一交代了一个背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本课难点,她首先让学生读文字归纳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随后引导学生从四个角度入手,使学生的思路更明确清晰,形成合理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今后的历史学习归纳具有借鉴意义。重文轻武政策是本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她首先让学生快速寻找她提出问题答案,随后提问,再次回归所学知识,这就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启发升华如何看待重文轻武,提高学生感悟历史,进一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会看今朝,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和当今问题的能力。

分析人物是为了全面把握文章主旨,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赵匡胤的心里因素,刘师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深入思考。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赵匡胤对兵权内心的恐惧,又引导学生面对这种恐惧,如何做才是正确的的?让学生得到了一次心里教育。

刘老师的课是一堂“原生态”的历史课,以常态历史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研读课本。刘老师在课堂中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和能力提升。整个教学过程顺畅流通,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师生的互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