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王晓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王晓英

王晓英

王晓英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中心医院030002)

【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50例志愿者行静脉血常规检查和末梢血常规检查,对志愿者末梢血常规值和静脉血常规值比较和分析。结果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末梢血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和白细胞采集后半小时、2小时内参数值与即可测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6小时后,血小板与采集即刻值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很多因素能够血常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对患者行静脉血常规检测并于2小时内进行测定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53-02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医疗诊断中,其检查结果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重复采集频率的增高,不但会加重患者痛苦,还会导致延误病情诊断和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1],本次研究特就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门诊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其中,女性占23例,男性占27例,年龄范围居于22至4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5.7±5.9)岁。

1.2方法叮嘱志愿者抽血前不得进食,于早晨进行0.5ml静脉血抽取,取肘静脉血液,完成血液采集后,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将其混合均匀,然后将静脉血在室温状态下保存。取左手环指内侧面末梢血,采集完血液后需及时混匀。本次研究中所用仪器为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分别于采血即刻、半小时、2小时、6小时后行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值测定[2]。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部位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为(214.39±23.87)109/L,末梢血血小板计数为(168.31±24.15)109/L,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平均值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白细胞为(5.43±0.75)109/L,红细胞为(3.94±0.68)1012/L,血红蛋白为(12.59±1.13)g/L,末梢血白细胞为(6.31±0.82)109/L,红细胞为(4.31±0.69)1012/L,血红蛋白为(13.12±1.03)g/L,静脉血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末梢血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静脉血常规采集即刻血小板为(168.35±24.21)109/L,血红蛋白为(13.26±0.99)g/L,红细胞为(4.31±0.65)1012/L,白细胞为(6.31±0.82)109/L,采集半小时后血小板为(169.98±24.69)109/L,血红蛋白为(13.31±1.08)g/L,红细胞为(4.12±0.71)1012/L,白细胞为(6.32±0.81)109/L,采集2小时后血小板为(168.72±24.62)109/L,血红蛋白为(13.31±1.04)g/L,红细胞为(4.29±0.63)1012/L,白细胞为(6.33±0.85)109/L,采集6小时后血小板为(142.69±20.34)109/L,血红蛋白为(12.31±1.22)g/L,红细胞为(4.29±0.66)1012/L,白细胞为(6.32±0.83)109/L。静脉血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和白细胞采集后半小时、2小时内参数值与即可测定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6小时后,血小板与采集即刻值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即对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测,作为检验科最为基本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对为患者诊疗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同时能够对检验科检验质量作出反映。血液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生变化会对患者的全身组织器官产生影响,同时全身器官组织产生的变化也会使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准确的检测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及时掌握和了解疾病提供重要依据[3]。

末梢血液由于局部温度偏低且循环较差,容易形成血液成分沉积,因而,与静脉血相比,细胞计数更高,除此之外,由于针刺深度不足,行末梢血采集时需要进行挤压,导致血小板受到挤压而发生聚集或者损耗,从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末梢血采集时需要应用微量习惯,具有较大的误差,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静脉抗凝血为真空采集而得,具有较小误差且抗凝剂和血液具有一定比例,实际操作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为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应该选用静脉血进行检测,确保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运行的正常性,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4]。

参考文献

[1]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8-9.

[2]楚文瑛.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7-78.

[3]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17-618.

[4]刘保延.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