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静脉用药误入动脉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

/ 1

2例静脉用药误入动脉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

陶迎桂

陶迎桂(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2110)

【关键词】静脉用药误入动脉皮肤损伤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225-02

动脉是引导血液出心的管道,自心发出后,在其走行分布的过程中,不断发出新的分支,它们的管径,也逐渐变细,最终移行为毛细血管。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管道。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的过程中,逐渐汇合,管径逐渐变粗,最后连与心房。[1]静脉注射是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的一种医疗方法。本院儿科输液中心,2013年10月共执行静脉注射患儿约1500人次,其中发生静脉注射药液误入动脉两例,两例患儿均为头皮血管穿刺并引起穿刺部位皮肤不同程度损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男7月诊断:支气管炎,精神状态尚可,体温39.3℃,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加赖氨匹林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共3.5ml,静脉推注上述药物时护士没有注意观察患儿的局部皮肤情况,并将药液全部推完,后接瓶输液时针水不滴才发现误入了动脉,即予拔针按压止血,当时操作者未对穿刺部位皮肤作特殊处理。次日患儿再来我科就诊并输液治疗,当班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发现小儿原穿刺处头部皮肤起一水泡,大小约0.3cm×1.5cm,穿刺点周围皮肤暗红色连成片。当班护士没有重视也未作特殊处理。第三天,患儿再次来输液时,发现原穿刺点处皮肤水泡破溃,变黑坏死,周围皮肤暗紫色。即予皮肤护理,氧吹局部皮肤,用生理盐水10ml加立其丁10mg加654-2(盐酸山莨菪碱)10mg混合液温热敷。经6周后患儿头部起水泡处皮肤留有持久疤痕,周围皮肤恢复正常。

1.2患者男11月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疲倦,发热面容,体温39.7℃,遵医嘱给予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加赖氨匹林加地塞米松混合液共4.5ml,上述药物混合液全部静推完后,被同事发现了患儿前额整片皮肤苍白,药液误入动脉,立即拔针,按压针眼止血,后局部皮肤先用50%硫酸温湿敷30分钟,再用生理盐水10ml加立其丁10mg加654-2(盐酸山莨菪碱)10mg混合液温热敷,持续外敷3小时后患儿损伤皮肤颜色逐渐由苍白转为正常肤色,头部皮肤痊愈。

2护理体会

2.1通过上述两例静脉注射药物误入动脉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的护理教训,告诉护理操作者在做任何操作时一定要边执行操作边观察患者多方面情况,特别是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变色,外渗,肿胀等情况,养成责任心强,细心观察的习惯.熟练区分动、静脉解剖位置及其特点。

2.2护理人员要牢固掌握专科知识,静脉治疗护士一定要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2.3培训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有正确的处理能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要及时处理及时向上级报告指导协助处理。

2.4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静脉注射药物存在多风险及各种安全隐患,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容易引起护患纠纷。静脉治疗护士要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小结

静脉用药误入动脉引起局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的原因,是由于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注射过程中阻力增大和皮肤颜色改变也没有引起注意,也是责任心不强的体现,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述两个案例就是鲜明的对比,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药液进入动脉时阻断了动脉血管营养的局部组织回流,使该组织缺血缺氧时间较长。时间越长发生坏死机率越大,皮肤组织损伤越严重。50%的硫酸镁温热外敷和(或)生理盐水加立其丁加654-2(盐酸山莨菪碱)混合局部外敷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局部组织血液回流。减少或避免缺血缺氧对局部皮肤组织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刑贵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