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体验中传承——以“对联”为例谈语文实践活动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4
/ 1

传统文化在体验中传承——以“对联”为例谈语文实践活动课

刘红华

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中心小学101411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

我们认为,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可以通过体验实践来加以认识。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两个层面,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文化力量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近年来,我国把许多传统节日进行整理,对学生进行节日教育,并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能够接受这些传统教育。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接受传统教育,其中品尝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我结合中秋月饼、端午粽子、腊八腊八粥、清明寒食、正月十五元宵等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对联,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并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讨论、欣赏、创作等互动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兴趣。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对联的历史及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2.赏析对联的妙处,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3.了解对联的特点,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对简单的对联。教学重点是:了解对联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赏析对联的妙处;学习对简单的对联。教学难点是: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习对简单的对联。张主任在评课的时候,对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再申明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要紧紧围绕着传统文化来展开。

二、从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文化内涵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对联的特点。给学生十条排列混乱的上下联,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找出相对应的上下联。学生在搭配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字数不对等,上下联不相关,上下联的位置不对等。订正的过程也在是渗透对联特点的过程,为后面学生的总结奠定基础。

2.让学生在从易到难的过程亲身体验对对联的乐趣。引导学生从对词到对短语、从对短语到对句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对联的特点,产生对对联的兴趣。

3.争取每次实践后有指导、有提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如让学生帮助把放乱的对联重新排列重组,然后让学生去发现对联的特点,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确实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将字数不等的内容整理在一起了,上、下联的位置关系等。允许学生有问题出现,当问题出现后,老师再进行指点与提升,真正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4.为学生创设对对联的情境,并使之走向生活,走向更为广大的空间。如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阶段,给学生提供了本地区风景名胜、特产、学校的特色活动、临近的节日等,使课堂从生活引入,走进传统文化,然后再回归生活之中。

三、从历史的传承中丰富文化智慧

1.课前的图书推荐活动,是班里坚持的精彩两分钟展示。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推荐给他人,一方面为他人推荐图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把所读文章进行概括总结,对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一大段独白语言的练习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2.从对联的精彩故事开始,展示一幅幅对联的背后或精彩的智慧比拼,或有有趣的故事,或饱含着作者的辛酸经历。在引导学生排列混乱的对联时,运用了常用的行业联、喜联、寿联、春联等,向学生渗透对联的应用与作用,并及时展示相应的软笔书写内容,使学生欣赏对联的语言美和行款之美。

3.在欣赏对联故事和名联时,渗透这些名联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喜欢传统文化,愿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4.所留的作业是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名联,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书法作品,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知道对联这种传统文化只有使用毛笔书写才更有传统的味道。

四、挖掘对联的意象中承载的更多内涵

本次教学中对对联的意象特点引导挖掘不够,学生理解的也不到位。对联能够源远流长,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是因为它带着强烈的意象,是对联中所蕴含的文化。当有喜事到来时,用对联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远大志向、爱国情怀;当遭遇不幸时,用对联勉励自己,表达自己的哀思等。所以对联不仅是一种对偶语句,更是文化内涵的体现,它不仅包蕴了文人墨客的诗书情怀,也能以自己的特殊形态走入寻常百姓家。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语文的规律。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近传统文化,欣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华,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承和创新的任务,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