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

/ 2

从“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

罗勇陈熙军毛晓琴胡开洪

射洪县中医院肾内科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常见的原因,其并发症多,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时间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本文通过对脾肾气虚与DKD相关理论的发掘,为有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提出新的辨证思路。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脾气虚;肾气虚;辨证论治

根据WHO预测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3.7亿,其中1/3可能发展为DKD,最近在Lancet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为10.8%,而这部分人群中有36.4%患有糖尿病,分析显示糖尿病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2]。对于DKD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手段,而中医中药大有可为之处。笔者结合相关文献与临床体会,认为脾肾气虚的辨证思维在DKD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将拙见叙述于下,愿与同道商榷。

1正虚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之本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大多中医家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贯穿疾病的始终。疾病早期主要以正虚为主,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病情迁延,将会因虚致实,中晚期多为虚实夹杂之证;病本为虚,病标为实,虚实夹杂;段力[3]等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证实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病位主要为脾、肾。在实践临床中也易发现本虚证主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古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邪之争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正气增长而旺盛,则会促使邪气消退,反之,正虚不能制止邪气的侵害,则机体受到的病理性损害将会日益加重,病情因此趋向于加剧和恶化。正气受损,抗邪无力,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诸邪缠绵,相互影响,致使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多端,缠绵难愈。故而正虚在整个糖尿病肾病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为发病之源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气由肾精所化,肾气涵阴阳两种成分,肾阴为全身阴气之根,有宁静、凉润、抑制等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功用;肾气虚耗,则肾阴、肾阳化生不足,肾阴亏虚则腰膝等失于濡养,阴不制阳,虚火内生,临床可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等症状,肾阳不足,肾之气化无权,水邪泛溢肌肤,临床可出现腰以下浮肿,尿少等症;现代研究也证实[4]联合应用益气补肾方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DNIV期脾肾气虚证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N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1.2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为发病之主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具有把精微物质和津液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脾气主升,脾虚则脾之散精失常,统摄失司,精微物质下泄,临床可见蛋白尿;《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运化水液之功失常,则会出现水液停聚体内,临床可出现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水肿。脾气充实,则气血旺,人体不易受邪,诚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四季脾旺不受邪”。又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现代医学家吴以岭认为[5]:“中消者消谷善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二者润燥相济,脾为胃运化水谷精微,达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失健运,难为胃行其津液,水谷精微难以达于四肢,筋骨肌肉无以充养则形体日渐消瘦。”其理论明确指出脾虚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脾气主升,脾健运而清自生,脾虚则升清统摄与转输功能受到影响,水谷精微得不到正常的输布,精微随之下陷,形成蛋白尿,长期的蛋白尿,必然会导致精微物质的丢失,免疫功能的降低,终致疾病迁延难愈。

1.3脾肾气虚共同影响糖尿病肾脏疾病

清·陈士铎《辨证录·消渴门》言:“夫消渴之症,皆脾坏而肾败。脾坏则土不胜水,肾败则水难敌火。二者相合而病成”。着重强调脾肾亏虚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脾之运化,赖肾阳之温煦。肾主藏精,肾中之精又需靠水谷精微之填充,先后天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肾虚不固,封藏失司,精微下注;先后天互资,肾气虚必将导致脾气亏虚,脾虚固摄失常,则水谷精微等代谢异常而发为消渴。故脾肾亏虚为消渴病主要病机。

2小结

祖国医学多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的内在关键,然而随着病程的发展,往往会因虚致实,导致瘀血、浊毒、湿热、水湿等实邪郁结于肾,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使其成为加重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也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DKD的治疗以补虚为基础大法,根据其临床辨证使用补脾益肾等治其本,再根据其病理产物的不同辨证兼用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解毒泄浊等治其标,临床可获良效。

参考文献:

[1]ZhangL,WangF,WangL,eta1.PrevalenceofchronickidneydiseaseinChina:across-sectionalsurvey[J].Lancet,2012,3(379):815—822.

[2]StephanieToth-Manikowski,MohamedG.Atta,ChristianWadsack.DiabeticKidneyDisease:PathophysiologyandTherapeuticTargets[J].JournalofDiabetesResearch,2015,2015.

[3]段力,梁庆顺,赵晓华,林玉平,符宇,范冠杰.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08):43-46+64.

[4]刘涛,高智,王建华,熊玮,翟晓玲.益气补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557-2560.

[5]吴以岭,魏聪,贾振华,朱昭明.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09):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