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航孙靖张树林张正旭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76)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指标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功能指标的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功能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疾病诊断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功能指标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病因未明,大多认为与高血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异常、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作为合并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其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是引发终末期肾病、仅次于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原因,为了避免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临床必须要尽早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降低治疗难度[1]。本文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同期收入的40例健康受检者,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功能指标在糖尿病肾病上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肾功能明显异常,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者,其糖脂代谢均正常,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对照组:男性受检者21例,女性受检者19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60.24±11.34)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4岁,平均(60.45±11.1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平均(6.58±0.24)年。对比两组患者除病程之外的如下基线资料——年龄分布与性别构成,差异全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为两组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约3mL,放入离心仪中以3000转/分钟的转速进行为期10分钟的离心操作,离心完毕后第一时间放入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式特定蛋白仪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速率法,检测指标包括:①尿微量白蛋白;②尿素氮;③血清肌酐。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或试剂盒均与蛋白仪为同公司生产的配套产品,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纳入到实验研究中的两组研究对象其所有临床数据均以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功能指标均以(±s)表示,行t值检验。若两组数据在统计计算后得到P<0.05的结果,则分组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使用血清尿素氮与血清肌酐作为评估肾功能异常与否的指标,朱晓宾便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血清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可以反映患者肾功能存在的早期损害[2]。而肾功能损害是糖尿病肾病的一大病理基础及病理表现,据调查,在病程达到15~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超过40%的I型糖尿病患者与10%~60%的II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这种合并症[3]。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区受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发生结节状、弥漫性硬化,肾小球的基底膜不断增厚,同时系膜基质不断增多,出肾小球动脉与入肾小球动脉呈现出玻璃样不变化,同时肾间质向着纤维化发展。而糖尿病肾病的上述病理改变是可以在早期实现完全逆转的,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便可以避免发展至终末期肾病,若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有50%左右的患者死于肾衰竭,因此必须要实现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
本文选择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三项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这三种指标在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这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健康者(对照组)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这三项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高低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的肾功能损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损害早期,肾小球滤膜上的负电荷会不断减少,在高压过滤作用下,滤膜的孔径将会不断变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将会因此而增加,并且其排泄量的加大会随着肾小球损伤的加重而不断加大,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诊断。
尿素氮其分子量非常小,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所有尿素氮都可以从肾小球滤膜中滤过,其中有30%到40%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而肾小管在重吸收尿素氮的同时还可以分泌出少量的尿素。尿素氮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与否的一种反映,但是,若是肾小球功能出现损伤,即其滤过功能仅为正常情况的1/2左右,那么尿素氮浓度将会显著升高。当然,蛋白质摄入过多、组织分解代谢过快以及消化道出血也会导致尿素氮浓度升高,这使得尿素氮无法成为肾功能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是尿素氮作为肾脏排泄低分子含氮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对肾脏疾病的病情依然具有较高的反映价值,因此这项指标依然被用于检测患者肾功能异常与否。
血清肌酐这种低分子量的氮化合物产生自肌酸脱水与磷酸肌酸脱磷酸,肾脏将蛋氨酸、甘氨酸与精氨酸合成为肌酐,正常情况下其可以从肾小球滤过,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肌酐浓度将会因此而升高。
参考文献:
[1]朱晓宾.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中尿肾功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2):86.
[2]关翠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119-120.
[3]李占平.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检验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