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干预效果

蒙芝健罗任张福维劳世高李旭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暨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干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用药方式,同时配合物理预防,研究组于其基础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手术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浓度、PT、APTT、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出现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0.54±0.1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68±0.17)mg/L,且PT(10.94±0.41)s、APTT(27.51±4.02)s,明显大于对照组(8.27±0.35)s、(25.89±3.74)s(P<0.05);两组切口引流量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静脉血栓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5.87%(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行腰椎减压术患者,可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产生率,同时不会提高出血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腰椎减压术;静脉血栓;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159-02

深静脉之中血流缓慢或者异常凝结,使得血管管腔受堵,就会产生静脉回流障碍,即深静脉血栓(DVT),一般出现于下肢深静脉。骨科手术高发并发症之一就是静脉血栓,其危害非常大,情况严重时甚至能致残或者致死。DVT极易诱发血栓后综合征以及肺动脉栓,可对患者术后预后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髋部骨折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存在较高静脉血栓风险。当前,医学界对药物预防方式是否会提高椎管内血肿风险或哪类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依然存在较大争议[1]。本文以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干预疗效,现作如下汇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依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制定的第六版静脉血栓预防指南以及外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分级[2-3],选取风险高以及极高且行腰椎减压术病例;(2)经伦理委员会审批;(3)入组者知晓研究内容,且主动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及对低分子肝素存在使用禁忌症;(2)术前凝血障碍以及伴出血性疾病;(3)术前长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及合并明显肝肾疾病;(4)术前伴随双下肢血管病症以及静脉血栓;(5)依从性差。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且各63例。研究组男34例,女29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53.67±6.31)岁,VTE分级:55例为高风险,8例为极高风险,包括9例腰椎滑脱,29例腰椎管狭窄,15例腰椎间盘突出,10例腰椎骨折;对照组男37例,女26例,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52.94±6.25)岁,VTE分级:56例为高风险,7例为极高风险,包括12例腰椎滑脱,28例腰椎管狭窄,15例腰椎间盘突出,8例腰椎骨折。两组性别、年龄、VTE风险分级及原发病种类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用药方式,同时配合物理预防;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血栓预防及物理预防基础上,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号:H20010300)进行干预,术后结束6小时开始通过皮下注射方式给药2500U,之后需要每隔24小时皮下注射一次,并控制剂量为4100U,如此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直到患者出院。患者住院期间,需在术后第七天对患者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检测。观察并且记录患者术后干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浓度、PT、APTT、静脉血栓出现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不良反应包括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4]。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D-二聚体浓度、PT及APTT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0.54±0.1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68±0.17)mg/L,且PT(10.94±0.41)s、APTT(27.51±4.02)s,明显大于对照组(8.27±0.35)s、(25.89±3.74)s,(P<0.05)。见表1。

2.3比较两组术后药物干预不良反应情况

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等不良症状,研究组也无血小板减少症产生。

3.讨论

髋骨折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以及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围术期很容易产生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或者血流缓慢状态,最终引起深静脉血栓,若未采取合理有效预防对策,将使得DVT显著提升。故对骨科围术期病人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科学干预措施,对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非常关键。

低分子肝素主要是利用普通肝素解聚并且制备而成具有较低分子量的新型短链肝素制剂,其可对抗凝血酶Ⅲ(ATⅢ)所具依赖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抗血栓形成[5]。人体血浆里面因子Ⅱa活性以及血凝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因子Xa活性以及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则比较紧密。一般肝素因子Ⅱa活性接近于因子Xa活性,可以影响血小板数量与正常功能,因而其所具有的抗血栓活性以及抗血凝活性非常强,对患者使用一般肝素,极易引起出血现象。低分子肝素所具抗因子Xa活性明显高于抗因子Ⅱa活性,两者比值通常是1.5~4.0,因而其具有分离标准肝素抗血栓以及抗凝活性功能,即有效抑制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产生,不会严重影响到凝血或者纤溶系统[6]。除此之外,低分子肝素可以促使内皮细胞释放足够凝血抑制物以及纤溶酶活化物,发挥抗凝功效,不会对血小板聚集过程、纤维蛋白原正常结合血小板产生影响,因而对血小板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低分子肝素抗凝活性具有可预测性,使用预防性剂量并不会干扰APTT,在发挥肝素抗血栓功效的同时,减少了出血危险。

本组研究中,以我院收治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病例分为两组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T、APTT明显大于对照组,与孙志坚等[7]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对行腰椎减压术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D-二聚体浓度,延长PT、APTT。结果还显示,两组切口引流量相当,研究组静脉血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与蒙芝健等[8]研究结论一致。说明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减少腰椎减压术后产生静脉血栓风险,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行腰椎减压术患者,可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产生率,同时不会提高出血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聿.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1134-1135.

[2]李振宙,侯树勋,商卫林等.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技术要点及2年随访结果[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5):333-338.

[3]徐建杰,董志辉,张斌等.低分子肝素对退变性腰椎后路手术术后伤口引流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3(4):389-390,397.

[4]杜伟,刘建青,赵春红等.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钠、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腰椎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5(3):1049-1054.

[5]王晓男,杨槐松.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腰椎术后深静下肢脉血栓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6):1001-1004.

[6]黄侣,甘文魁.腰椎后路手术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效果的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3):490-492.

[7]孙志坚,赵宇,邱贵兴等.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管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2):1132-1137.

[8]蒙芝健,罗任,张福维等.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6,2(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