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利工程局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首先论述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了当前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经过3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领域,中国走出了令世界各国侧目的独特发展道路,被称之为“中国模式”。但是,“中国模式”饱受国内外质疑,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以高资源和高环境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样的观点尽管有些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中国发展的痛处。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环境问题有越发严重化的趋势,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上千万的“环境难民”[1]。当前环境问题的显著特征是:环境问题涉及范围广,环境污染程度严重,无论政府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关注程度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就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谨供同行参考。
1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1.1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十八大之后,国家领导人多次多个场合就“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阐明观点。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讲话和批示超过60。可以说最高领导人将相当比例的注意力转向了生态环境建设。
1.2效考核推动。地方政府是治理环境的重要主体,在GDP政绩观、财政分权、“晋升锦标赛”多种因素作用下,地方政府很难将注意力转向环境治理。目前,中央政府已经把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纳入官员考核体系,环境监察机构法律地位逐步加强,地方环保迎来中央督察,党政“一把手”面临“约谈”窘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被提上日程。在民众口碑和上级政府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开始主动谋求破解环境困局。
1.3有效的制度推进。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保法》实施,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实施,2014年针对当年12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围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应对水污染恶化问题,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推动土地生态修复,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量配套制度安排出台,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保证。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红线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多项举措密集出台之后,环境拐点显现。
2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
2.1生态环境脆弱。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其中极度脆弱区域占9.7%,重度脆弱区域占19.8%,中度脆弱区域占25.5%。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荒漠化土地26115.9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
2.2人均资源匮乏,质量低下——森林、草地和湿地人均面积仅为2.1亩、3.1亩和0.4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1/3及1/5。森林、灌丛与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优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只有5.8%、11.7%和5.4%。
2.3生态退化严重。超载放牧、草原鼠害虫害和全球气候变化致使我国草地迅速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达1/3以上,目前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仍在15%以上。2015年,全国优等级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仅占草地总面积的13.5%,内蒙古优等级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比例为11.4%。
2.4生态用地被挤占和破坏现象仍频繁发生。一是城镇开发占用生态空间。2010-2015年间,湿地、城镇和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增加,灌丛、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幅最大,增加15.9%,灌丛生态系统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2.8%。全国共有13.03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面积发生了变化,占总国土面积的1.4%。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加剧生态破坏。2010年,直接破坏地表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矿产开发点约5.26万个,分布于全国1774个县。在早期的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24个有矿产开采,占全国矿区总面积的15.5%。2015年,采矿场面积0.88万平方公里,较2010年增长44%。
2.5环境治理市场化发育程度太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都由政府财政预算负担。而美国早已通过市场机制成功地解决了工业排污的治理问题。现行的价格体系也存在着扭曲现象,资源、能源的价格影响了其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表现在一些环境资源的低价甚至无偿使用,排污计量征费、排污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社会成本。市场机制被行政权力“僭越”,未能让市场有效地起配制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作用。资源更新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落到实处,未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循环运行。
3加强环境治理的对策
3.1科学划定生态红线
2017年2月7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但是在哪划,划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各地结合实地进行研究。本人认为:在哪划,应该包括: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省级及以上禁止开发区域,其他各类保护地等;划什么,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省级禁止开发区域,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其他各类保护地(冰川雪山等)。
3.2建立多维长效跨域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各地应注重实施生态损失评估,开征生态补偿基金,并对补偿资金的使用公开化、透明化,接受公众监督。国家应本着“利益兼顾,适当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整治补偿机制。国家应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合理补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水资源分配以及由此引发的移民、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损失等问题。
3.3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严格的考核
严格的事中、事后考核是各项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以及将其落实的有力保障,治理过程中,应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治理指标纳入京津冀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强化考核指标约束;治理初期中央政府可以与各地方政府分别签订责任状、约谈地方负责官员,明确各地方政府、部门职责与治理目标,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生追究制。各地各部门只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才能有所改观,也只有如此才能谈经济一体化及战略协同发展。
3.4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控体系
一是通过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快速、准确、自动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测数据,实现由目前人工、零散、点状监测向全方位、实时、信息化转变。二是通过建立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综合及时分析各类信息,及时预警生态风险和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提出科学应对的建议和方案,实现生态监管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及时处理转变。
4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制定好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依据法律对抗各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利益保护主义、经济短视行为,最终,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给公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参考文献:
[1]王跃思,张军科等.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14.29.3.
[2]姚石,杨红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识别[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04)
[3]贾云.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