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的十大悖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4

高职院校发展的十大悖论

罗静侯长林

罗静侯长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示范与评估、仰望星空与关注脚下的土地、内涵建设与外延增长、平稳推进与跨越发展、教学与科研、服务全国与服务地方、眼前就业与后发优势、知识文化与技术文化、个人进步与学校发展、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十大悖论。对这十大悖论的思考有利于厘清人们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悖论

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甚至相互矛盾并且是难以逾越的问题,笔者称之为悖论,现就这些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示范与评估

从国家的层面,为了推进高职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示范建设,一个是人才工作评估。

示范建设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省级层面。国家示范即包括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两个项目。两个项目实际上都是示范,国家示范性建设称为“前示范”,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称为“后示范”。不过,两个示范各有侧重,国家示范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机制体制的创新。随着国际化浪潮的到来,真正考验我们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正在全力探索一个机制体制创建和完善的问题,国家想通过示范对高职教育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评估”则是指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高职高专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和第二轮即以省(市)教育厅组织进行的高职高专人才工作评估。第一轮和第二轮评估实质性内容相差不大,那么示范与评估的区别在哪里?示范建设是对未来的设计,例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骨干建设就是对未来三年的设计,请专家进行论证、讨论,2011年7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最后审定,目前正在按这个方案设计进行建设,其重点建设的四大专业,分别是药物制剂技术、设施农业、畜牧兽医、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尽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综合性的高职院校,但是主要是从“贴农、惠农”这样一个角度来进行专业重点建设,同时还要求教师“双达标”。所谓双达标,就是指“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还有就是兼职教师任专业课课时比占50%。在兼职教师的认识上,很多学院都会进入一个误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聘请大学有名的专家、教授,其实不然,因为理论水平较高、有一定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自身专职教师的任务,兼职教师主要是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行业企业的骨干,以填补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另外一个空白。总之,评估是对现实和过去工作的考察,示范则是注重未来的设计。

二、仰望星空与关注脚下的土地

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向前发展的时候,始终有这样一个悖论困扰着大家:一个是对未来的思考,一个是对现实的关注。实际上这是一对矛盾的问题,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学院领导更多地关注未来,而中层干部更多地关注脚下的土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是关注未来重要,还是重视眼前的工作重要?是学校领导重要还是中层干部重要?可以说这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就提示我们,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包括我们的高职院校,都要关注未来的发展,从未来的时空中,才能更好地思考我们今天这个单位存在的问题,不要等未来已经成为现实的时候才手忙脚乱,所以黑格尔更多地强调未来。但是如果只关注未来可能也不行。在古希腊的哲学中,曾经有一事例叫“跌入井中的泰利士”。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泰利士坐在井沿上聚精会神地观看星象时,不慎跌入井中,恰好他的一个性情温和的侍女路过,遂救了他的命。那侍女对他说:“我的先生,您急于知道天空之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脚边的一切。”如此富于哲理的话居然出自一个侍女,怎不令泰利士吃惊。过了一会儿,泰利士才镇静地指了指井中那尚在晃动的水笑着说:“不,掉进井里的是一颗星,而不是我。”故事告诉我们,只仰望星空还是不行,更多的还是要关注脚下的土地。了解哲学的人都知道,最初的哲学关注的都是宇宙或星空,关注物质的本源,直到苏格拉底才开始把哲学从天上引入到人间,才开始关注人生的问题。所以笔者觉得领导应该更多地仰望星空,中层干部则应该更多地关注脚下的土地。当然,说领导更多地关注天空,不是说领导不关注现实,只是说在关注现实与未来的侧重不同,领导更多的是要考虑未来,不关注未来的领导可能很难当一个好的领导。那么,院长的职责主要是什么?笔者觉得有三个主要职责:第一是带着大家做决策;第二个是抓大事;第三个是跑项目。

尽管如此,还是要关注我们脚下的土地。而中层干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院党政领导作出的决策落实到位,落实才是中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所以笔者觉得一个学院、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真正取胜的主要力量还是在中层,借用企业的术语来说就叫做“决胜中层”。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层干部都知道,院长对他们要求比较苛刻,对副职的领导还宽容一些,院长对职工从来不批评,哪怕是犯再大的过失院长也不批评,因为院长觉得那不是院长的责任。但是院长要盯着学院的副书记、副院长,对他们,院长要批评;还有中层正职,院长要批评,因为决策主要由领导来做,落实主要靠中层。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他说的干部主要就是指抓落实的干部。靠刘邦一个人得不了天下,院长的能力再强,但是仅仅靠院长一个人也办不好学院,学院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把这个学院真正办好,所以笔者始终觉得决胜在中层而不在领导。

三、内涵建设与外延增长

当前,对内涵建设有不同的理解,但笔者认为内涵主要是指质量、效益;对外延也有不同的理解,但主要是指数量、规模。实际上评估和示范就是指通过评估和示范来推动学院内涵的建设。一个学校在发展初期的时候难免会把眼睛盯着外延增长,追求外延增长和内涵建设有时是一所学校的双重任务。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到今天,我们自己说早就走过了以追求外延增长为主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但具体到各个系的发展也不尽相同,有些系更多的是追求内涵的发展,有些系是内涵和外延发展并重。对这样的系既要做大也要做强,做大就是外延的问题,做强就是内涵的问题。院长曾经对计算机系的书记、主任说:你们要考虑能不能生存、怎么生存。学院在快速地发展,而你们这个系发展总体滞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认为就是一个数量的问题,一个外延的问题,所以在外延和内涵的发展问题上,不能一刀切。

新校区建设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但笔者觉得最难解决的还是内涵建设的问题,新校区建设主要是一个外延的问题,当然也有内涵建设的成分。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中,院长曾反复追问,新校区如何体现文化内容?如何与老校区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有效衔接?怎么把几十年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延续下来?怎么能让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不会出现断层?决不能把新校区建设成为一座文化的沙漠城。这就涉及到新校区的内涵建设问题。这个内涵建设做起来比较困难,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具体的做法是:推出“精品工程”来推动学院的内涵建设,通过抓省级示范、国家示范来加强内涵建设。

四、平稳推进与跨越发展

在学院发展的模式方面,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平稳发展与跨越发展的两难选择。回首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之初,五所学校合在一起,比较混乱,领导们说维护稳定是首要任务。那么怎么维护稳定?怎么维持一种和谐的局面?是简单的求稳还是用发展、跨越式的发展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当时院长说:仅仅就矛盾来解决矛盾,很多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许多矛盾需要在未来的时空中才能化解。所以笔者认为,把某些暂时不能解决的矛盾先放着,用发展来化解矛盾,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发展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笔者去xx职院评估后,感到他们选择的路径和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选择的路径恰好相反。他们是这个事做了可能要出问题、要影响稳定,就不做;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则主张要“跳起来摘桃子”。笔者觉得,如果不“跳起来摘桃子”、不跨越式发展,就算暂时维持了稳定,可能也只是短暂的和谐,反而会影响整个学院的快速推进。所以笔者说平稳的推进可能等于永远的落后,跨越发展可以后来居上。

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选择的是后一种发展路径,把目标都定在学院能实际办到的层次之上,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干部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欲望,那么这个学院就活了。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就是迎接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开始的目标是保合格争良好。通过半年左右的准备以后,院长忽然发觉可能不应该只是合格的目标,所以学院及时、大胆地把目标调整为“保良争优”。当时虽然全院都比较振奋,但绝大多数老师们都认为学院的这个目标可能高了一些。当最后学院在评估中获得优秀的时候,才忽然觉得学院“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是正确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学院不及时调整稍稍高于能达到的目标,而仅仅守住保合格争良好,可能最多也就是良好,这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跳。第二跳就是2008年国家最后首批示范申报,学院领导说要争创示范,当时学院的很多人也是持怀疑的态度,觉得学院现在的情况能争上国家示范吗?院长说没有尝试就不会知道能否成功,所以2008年学院走出大山,代表贵州到北京参加了答辩,虽然最后没有获得成功,但学院走出了大山,结交了很多的朋友。从这时开始学院就把眼光转向全国最优秀的高职院校发展上来,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放在国家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平台上来进行建设,每年学院领导都会带着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力度非常之大。2009年省级示范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顺理成章地获得了,2010年国家骨干示范也是水到渠成,包括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的申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的成功获得等,这些都是学院“跳起来摘桃子”理念的体现,是一种发展路径的选择。

五、教学与科研

我们的高职院校在前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禁区不能碰,那就是科研,现在高职高专处由高教司划到职成司以后,才开始谈科研问题。既然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属于大学,那就应该有科研的任务。看看大学产生的历史就知道,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比如牛津、剑桥大学,最早的时候也是以教学为主,以培养人才为主,那时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但是当大学发展到德国洪堡时期,就开始教学和科研并重。洪堡大学提出每一个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都要在知识的金殿中添上一块砖石。砖石怎么添?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大学的第二个职能就这样产生了。当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建立后,提出了大学的第三个职能是要为州服务。高职院校虽然以服务地方为主,但也是大学,强调它的职业性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还不谈高等教育的属性,让所有的高职教育都办成中职教育就不叫大学,以致于一些本科院校的老师、校长看不起我们高职教育,那是因为我们高职教育自身的定位出现了一些问题,只看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而没看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高等教育的属性当然有诸多方面的体现,但科学研究是其重要的属性之一。所以笔者说,教学重要还是科研重要?当然,教学重要,但科研也不能忽视,因为高职院校也属于高等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就必须重视科研工作。因此,不做科研的老师决不是合格的大学老师,当高职教育界闭口不谈科研的时候,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直提倡的,当然对外学院也不谈,适应这样一种形式。

今天,高职教育的科学研究不再是禁区,全国高职高专处召开了科学研究大会,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前几年叫做科研工作会,2011年召开了首届科学技术工作大会。现在学院35个正教授,怎么来的?笔者觉得不重视科研绝没有这一批正教授的产生,所以科研是培养大师的一个必备条件,不做科研永远不能成为大师。当然,作为高职院校,现在我们主要还是以教学为主,以培养人才为主。职业院校的科学研究会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更多地要进行应用性的研究与开发。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就明确提出两个研究的方向:第一,围绕铜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第二,围绕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科学研究。两个研究方向就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别开来。

六、服务全国与服务地方

高职院校是服务全国还是服务地方,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记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迎接人才工作水平评估的时候,专家们问院长,你们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在哪些地方工作?院长说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但是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60%以上都留在我们铜仁,为我们铜仁的地方经济服务。我们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立足黔东,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专家们说这是对的。这也说明,高职院校是地方政府举办的,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国家教育部在组建高职院校的时候就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希望各个地方举办的高职院校能够办出特色,根据各个地方的需要来办好地方的高职院校,所以各个地方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更为直观,提出要盯着地方领导的眼球转,就是说要为他们服务。例如我们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就是根据地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没有行业、产业需要的背景,就没有专业建设的需要,面向全国不是地方高职院校的使命。

七、眼前就业与后发优势

教育部朱司长讲到这样一件事,说他在东北开会的时候,遇到两个高职院校的校长和一个大学本科校长进行争论。两个高职院校的校长说你们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不如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校长承认其学生目前的就业率确实不如高职院校,但是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后发优势比高职院校培养的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所以早在2008年的时候院长就提出要关注培养的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实行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学院为所有毕业的学生都建立了个人档案,而且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都和学院保持了良好的联系,所以才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的获得。

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怎么培养学生的后发优势?那可能就要调整设计的课程比例问题,比如基本素质课占多少比例、素质拓展课占多少比例。是不是为了适应眼前的就业都去搞技术去了?学生文化、科学、政治素质的培养开展了哪些工作?显然这些素质对提升学生未来的后发优势都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就是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关键能力,比如学生的交际能力、计算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对学生后发优势的提升也容忽视。因此,笔者认为眼前就业与后发优势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八、知识文化与技术文化

我们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虽然在高职院校呆了多年,但不知道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区别,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人类文化一般可以划分为知识文化、技术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在知识文化、技术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划分中,显然,普通高等教育大体相当于知识文化范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体相当于技术文化范畴。一般说来,普通高校更多的考虑的是知识的传承和研究,重在科学研究;高职院校则重在技术的研发和技术的传授、推广。当然并不是说高职院校就一点也不做科学研究,而是说比重有所不同,高职院校更多的属于技术类高校。潘懋元教授说,我们高职院校实际上属于高校中的技术类院校,高职教育中的文化实际上更多的是属于技术文化。技术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一样,有它的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也就是说技术文化在高职院校里同样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校训、校园的设计和布置等。

九、个人进步与学校的发展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现在有三十多个正教授、两百多个硕士、十多个博士,诚然和学院老师的敬业与努力密不可分,但也和学院领导的理念有关。笔者始终坚信,办一所大学,哪怕是我们高职院校类的大学,没有师资是不行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笔者觉得这是真理,因为学校新校区可以少一栋甚至三四栋大楼,但不能少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所以多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始终盯着学院每一个老师的发展和进步,早在2003年他到任之初学院就出台了“教授培养工程”,即每一位副教授只要申请就可以进入教授培养工程,就可以有两万元的教授培养经费,根据个体的差异实行拾缺补遗,如差科研的进行科研的投入、缺文凭的进行文凭的提升等。其次是“硕士生培养和引进工程”、“博士生培养和引进工程”,现在重点落脚到“博士生培养和引进工程”,且重在对学院老师的改造和培养。

2011年假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讲了两次话:一次是关于教师个人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要点:营造良好的氛围,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明确目标,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统化;要做研究型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做实践型的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一次是关于教授、博士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要点:教授应是一个充满爱心、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人;教授应是一个坚守真理、敢讲真话、实事求是的人;教授应是一个具有深厚学养的人;教授应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人;教授应是一个学术队伍和团队的带头人)。院长通过讲话能够唤醒教师个人发展的意识,引起学院各部门对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视,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十、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

学院发展主要是管理的问题,管理得好,就能够形成合力,学校就会发展。

管理有三个阶段:一是经验管理;二是科学管理;三是文化管理。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抓管理就是要讲科学,但问题是科学的东西都是对的吗?爱因斯坦发明原子弹,现在的克隆人,这些都是科学,能全世界推广吗?笔者看不行,这里还有科技伦理的问题。管理也是同样如此,我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我们归纳为“粗放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和文化管理”,目前正处于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阶段。但是要真正实现文化管理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种转变需要历史的积淀。如西安交大里面的人都走得匆匆,走进里面就会被感染;一个比较清洁的地方,你就不会乱扔纸屑,这就是文化,这就是传统。同样,一个学校的传统一旦被大家认同,然后固化、传承,这样的传统越多,文化管理的空间就越大。所以一所新学校的建立,制度所能管理的空间始终是有限的,许多的空白点都需要文化来弥补,就是说不需要制度,不需要领导强调,老师们都知道做什么、知道怎样做,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