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吉建玲

吉建玲

(海宏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2)

一、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合理分组

1.分组原则

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的进行,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有差异,组间求均衡”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思维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人员都是差异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均衡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有差异,组间求均衡。组内有差异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求均衡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2.分组实施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编排,既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有4~6人,学期调整一次。

二、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有效合作方式

任务学习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数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可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例如,在预习学案中的合作。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要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比如,二次函数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①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②顶点是———③对称性如何④如何作出二次函数图象⑤画图像要注意哪些问题⑥二次函数图象中Y随X如何变化的?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做好代表小组发言的准备,因为这将被记入小组的集体成绩。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指导、调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步步提出问题,并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到达一个“拐点”。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收获的多少,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体现在:

1.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教师的提问应有激励效应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时,只要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这样更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

3.教师要具有参与和监控意识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问题的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取得成功的保障———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智。特别在小组讨论中,组员可以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方法以及作品,并在组内进行自评、互评,由组长记录个人成绩及评价。在活动中,教师不时地关注着学生,当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或表达方式出现严重的错误时,老师及时对学生指出并作出更正。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并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保障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取得成功。

善于合作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需要长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实践中,学生和教师还普遍缺乏交流训练。目前在我国仍然面临着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室小、班级人数偏多等困难。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