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用穴规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用穴规律分析

赛武烈•,艾买

赛武烈•艾买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针灸放血科新疆阿勒泰836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诊疗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为前提,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针灸组(40例,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两个组别,观察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0d后针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择主穴常有合谷、下关、风驰、内庭、足三里、太冲、四白等,疼痛部位不同,合理选穴施针可提升治疗针对性,进一步保证疗效。

【关键词】中医;针灸;三叉神经痛;取穴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168-02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痛性抽搐,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疼痛呈突发性质,如刀割、电击或灼烧般,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间隙期无异常,基本好发于老年人和成年女性,反复发作,目前临床尚无标准特效疗法。中医学博大精深,针灸是其常见治疗手段,本文将探究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用穴规律及疗效,特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诊疗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诊疗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男30例,女5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50±12.06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26年,平均为(17.59±5.04)年;发病时疼痛部位左侧、右侧、双侧分别为36例、35例、9例;三叉神经主要疼痛分支病例分布情况:第一支15例、第二支35例、第三支30例;≥2支神经疼痛者26例,纳入研究者每天发作数次到数十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10s~2min。所有患者入院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脑部器质性病变,也无感觉障碍和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根据临床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针灸组(40例,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西医治疗)两个组别。两组病例疼痛部位、发作频率、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卡马西平治疗,卡马西平片(规格:200mg;国药准字H11022279;生产企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温水送服,初始剂量200~400mg/天,逐渐增加至疼痛缓解(通常每次200mg,每天3~4次),然后剂量逐渐减小至最低可维持剂量,推荐老年患者的初始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2次,疗程30d。针灸组给予患者中医针灸法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治神为本、先远后近、远重近轻、先少后多”的治疗原则,主穴常选印堂-神庭-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配穴按不同疼痛部位酌情选择:三叉神经主要为第一支疼痛者取阳白穴、完骨穴、天柱穴、合谷穴和外关穴;第2支为主要疼痛区取上关穴、太阳穴、四白穴、颧髎穴;主痛为第三只神经者取下关穴、大迎穴、地仓穴。针灸选取28号毫针,长度为1.5~2.0寸[1],操作过程严格按照中医学针灸施针流程及标准进行,针刺泻法以患者能感觉到胀感、麻感、酸感或触电感为宜,每针留20分钟,每天一次(分两次间隔行针),30d后观察疗效。

1.3效果判定标准

治愈:经治疗患者疼痛消失,面部功能恢复,随访3个月内未复发;显效:治疗后基本无疼痛,随访3个月偶尔有发生,且疼痛轻微,频率低;有效:治疗后疼痛感减弱,疼痛频次较治疗前降低≥40%;无效:疼痛程度及发作频率基本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3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t”检验,并以(x-±s)即“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或纳入卡方中计数资料比较为“χ2”比较,以率“%”表示,结果如果若P值低于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见表。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多呈反复性、阵发性发作特点,发作持续时间短,疼痛剧烈,多为单侧疼痛,常牵连面颊、舌部、上下颌等,或触及这些部位时也可诱发疼痛,目前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无统一定论,临床治疗该病常使用的方法为药物法,比如止痛片,见效快,但只治标不治本,患者易复发,部分病例可出现不良反应,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加上心理等因素导致病程进一步延长,难根治,远期疗效差[2],因此医学上还在积极寻找更有效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

中医学觉得无论是哪种疼痛,其发病原因都是“不通”,常见表现为气血痹阻、经络不畅,三叉神经痛中医学称其为“面痛”,针灸是祖国医学经典疗法之一,通过局部刺激可达到舒筋活血、散结通络、疏通行气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三叉神经痛常见阳性反应点有上下颌、咬肌等,多有面颊肌紧张感,基于阳性反应点进行针灸选穴可很快缓解疼痛症状[3]。本次研究患者针灸治疗选择主穴为印堂-神庭-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和很多医学研究相符合,统计分析发现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主穴选择频率最高的为合谷穴,配穴主要疼痛集中在第一支的患者选择应用最多的为阳白穴、第二支四白穴、第三支颊车穴,下关穴、合谷穴属于手足阳明经穴,面颊部有手足阳明经所行,常将两穴位作为三叉神经痛治疗循环配穴,此外合谷也属于远道取穴,配合局部取穴常见穴位还有四白穴、下关穴、阳白穴等,远近结合通经,能达到更好行经活血止痛的效果[4]。风池穴既属于足少阳胆经穴,还是阳维脉、手足少阳经相交汇的穴位,位居脑后,是入脑要冲穴,中医觉得内外风病都可取其穴而达到疏风驱邪、熄风止痛的效果,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辩证取穴[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30d治疗针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

综上,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可通经止痛、行络活血、熄风驱邪,疗效确切,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疼痛部位、体质分型而辩证取穴,如此可快速止痛达到更好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玥.《内经》论人迎[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2,1(1):53-54.

[2]薛建芳,李军.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二则[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2,1(1):43-44.

[3]夏维鹏.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02-203.

[4]赵敬军,付冬梅.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与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4,(2):74-78.

[5]陈磊.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