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成名作,经过精心改编后,“跳蛙”故事家喻户晓,其幽默的语言与风格,既让读者开怀大笑,同时,又对美国19世纪下半叶社会现实、政治、思想和人性进行现实主义批判。语用翻译视角下,选取了马克·吐温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的英文文本和张友松先生、董衡巽先生和雍毅先生的三个中译本作比较研究,语用翻译视角下,从词、词组、句子这三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分析译者运用的策略和技巧能否在翻译中更好地实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准确地传达出原文作者的意图,从而使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更为透彻。对三个中译本的分析比较研究,能够加深翻译工作者对语用翻译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探究语用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译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语用翻译;《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译本研究
一、引言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65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受朋友的委托前去寻找一位斯迈雷的下落,结果找到西蒙·惠勒老头打探消息,被惠勒堵在墙角,讲述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故事,最后“我”选择匆匆离去。故事当中讲到斯迈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赌徒,训练了一只跳蛙,跳的非常高,帮他赢得不少钱,一次打赌时候,这只跳蛙却被一个路人偷偷往其肚子里面塞满了铁砂,就此输掉,受人欺骗。故事还提到斯迈雷养的一条专门擅长咬其它狗后腿而取胜的狗,却在一次比赛当中,遭遇到一条后腿被锯掉的狗,斯迈雷的狗在比赛中感到受人欺骗,伤心欲绝,就此而亡的幽默故事。马克·吐温借此小说批判美国十九世纪“金钱至上”的社会观念,讽刺资本家的贪婪与欺骗的丑陋面孔,其中不乏幽默的语言风格和辛辣讽刺的写作特点,马克·吐温的作品对美国社会有重大影响,发人深思,值得学习。
二、语用翻译视角下《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三个中译本比较研究
(一)词的翻译
例1:“Icalledongood-natured,garrulous,oldSimonWheeler.”
雍译:“于是我奉命拜访了爱唠叨的好心人西蒙·惠勒老头。”
董译:“我遵他的命去拜访了好脾气、爱絮叨的西蒙·威勒。”
张译:“托我去拜访和蔼而多话的西蒙·惠勒老先生。”
原文中的“old”的本义有:“老的、以前的”,雍先生和张先生分别译为:“老头”和“老先生”。词义引申,将形容词翻译为名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从他的英文名“西蒙·惠勒”可以判断是一位男性老人,故不可译为“老奶奶”。译为“老头”指的是年老的男子,而“老先生”则是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褒义词;结合小说下文情节和语境来看,当时的主人公与这位“西蒙·惠勒”的老人并未相识,因而翻译为“老头”这个中性词更恰当,也能表现出马克·吐温小说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而董衡巽先生并没有将“old”这个词的含义翻译出来,存在漏译。
“我们在翻译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交际情景和原文的文化背景、推理习惯来理解原文意义,在重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译入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读者的推理习惯来重构作者的意图。”(张新红,何自然.2001)文学翻译要注意原作的背景,结合特定语境,推理人物的性格特点,准确选词,以表现出小说人物的鲜明形象。
例2:“IhavealurkingsuspicionthatLeonidasW.Smileyisamyth;andthatmyfriendneverknewsuchapersonage.”
雍译:“列奥尼达斯·威·斯迈利只是个传说,我朋友根本不认识此人。”
董译:“这位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是瞎编出来的,我朋友根本就不认识此人。”
张译:“我内心至今有一个疑团,总觉得所谓留尼达·斯迈利是一位乌有先生。”
原文的“myth”本义是“神话,虚构的事”等含义,雍毅先生采用直译法,译为“传说”,而新华字典将“传说”视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对民间长期流传的人和事的叙述。内容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定是人民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且往往是流传民间的一段佳话。而此处吉姆·斯迈雷并非这样一个人物,他只是一个彻头彻脑的赌徒,并不符合“传说”的含义。董先生和张先生将“myth”意译为“瞎编出来的”和“乌有先生”,董先生将原本作为名词的“myth”翻译为形容词:“瞎编出来的”,语言简洁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符合短篇小说简明精练的语言特点;张先生译为“乌有先生”,此处的“乌有先生”运用巧妙,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后因称假设的、非实有的为“子虚”或“子虚乌有”。这里体现出张先生深厚的文化功底,既表达出原文中的“我”怀疑吉姆·斯迈雷是虚构的句意,又以归化策略,便于译文读者对原文语境的理解,实现了语用语言等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因此作为译者,不但要考虑忠实传达原作者的意图,更要考虑自己的译文可能给读者传递出什么信息,他们读后或者听到之后会有产生什么样的交际效应。语用翻译论着重翻译要解决对原语的认知问题,作为译者,要认真研究原文作者的立意,从而将本文的意思译出,是为‘译意’。”(何自然,2014)可见,译者在文学翻译中要把握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不可以只译出词语的本义,而应结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实现原作者和译文读者间的有效交流。
(二)词组的翻译
例1:“Andinquiredaftermyfriend’sfriend,LeonidasW.Smiley”
雍译:“托我打听他的朋友列奥尼达斯·威·斯迈利。”
董译:“打听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达斯·W·斯迈雷的下落。”
张译:“探听我的朋友的朋友留尼达·斯迈利的消息。”
这里雍先生根据上下文的句意,将“myfriend’sfriend”转译为“他的朋友”,句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没有足够“忠实”于原文词语,转换为“他的朋友”之后,相比董先生和张先生直译为“我(的)朋友的朋友”,“我朋友的朋友”,表现出两者人际关系上的疏远,不合常理,正是这种反常的表达习惯体现出马克·吐温作品幽默、讽刺和批判的语言特点。因此,直译为“我(的)朋友的朋友”更契合马克·吐温幽默的写作风格,使译文读者体会到原作者文字中表现出的幽默效果。
“译文传达出来的信息内容是由译者的读者去理解的,原文作者的认知不可能等同于译文作者的认知,而译者的认知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读者的认知: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作者—译者—译文读者),而不仅仅是作者和译者的关系。”(何自然,1996)。译者翻译时,必须从作者的背景、故事情节、语境、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原文,同时应顾及到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元关系。
例2:“Hewasthecuriousestmanaboutalwaysbettingonanythingthatturnedupyoueversee.”
雍译:“简直就是天下第一号怪人。”
董译:“要比谁最古怪,他算得上天下第一。”
张译:“你在这儿再也找不出一个比他更奇怪的人。”
“thecuriousestman”是形容词最高级和名词组合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curious”的最高级应该是“themostcurious”,马克·吐温故意采用词组错误的语法表达,侧面衬托出惠勒文化水平较低,讲话时过于口语化的语言特点;“curious”本义为:“好奇的,奇特的”,这里指他性格奇特怪异,酷爱与人打赌,雍先生和董先生都将其翻译为“天下第一”的“最古怪”或者“怪人”,“天下第一”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就表示在某一领域的水准处于最高级别,通俗易懂;张先生翻译为“找不到比一个比他更奇怪的人”符合汉语表达,两个译文各有特色,都实现了译文在原文内容转换后的“对等”,兼顾到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采用归化策略,以便读者直接获得对原文语境的理解和体会。
“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译者在理解原文关联性并传达原文时,应了解读者的认知环境。翻译译文不仅要表达原文作者试图解释的意义,还不应浪费译文读者过多的推理精力。这也就是意味着译者应该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能力,把原文的语言和文化水准纳入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范畴,为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提供最大帮助。”(闫常英,2018)该译文降低了读者对原文人物性格的理解难度,有效传递出小说人物惠勒文化水平低下的特点。作为译者,必须发挥译者主体性,结合原文本的语境,分析句子内容和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写作目的,以“信达雅”为标准,尽量将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原文所包含的价值内涵完全地传达给译文读者,使译文读者阅读译文获得与阅读原文的“对等”效果,通过译者发挥的桥梁作用,实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语用交际与思想情感交流,真正完成语用等效翻译。“译者是意义重构的主体,影响着译语文本中文字和结构的选择,是译者主体性在译语文本中的有力体现”(何自然,李捷.2012)
(三)句子的翻译
例1:“Iftherewasadog-fight,he’dbetonit;iftherewasacat-fight,he’dbetonit;iftherewasachicken-fight,he’dbetonit.”
雍译:“看见狗打架,他要赌;看见猫咬仗,他也要赌;看见公鸡斗,他还要赌。”
董译:“如果斗的是狗,他赌;斗的是猫,他赌;斗的是鸡,他还赌。”
张译:“要是有人斗狗,他也要赌;有人斗猫,他也要赌;有人斗鸡,他也要赌。”
雍先生将“dog-fight”、“cat-fight”和“chicken-fight”分别翻译为“狗打架”、“猫咬仗”和“公鸡斗”,话语平实,通俗易懂,但是原文有一个共同词语“fight”,雍先生的意译失去了原文词组搭配的效果;“he’dbetonit.”原文重复三遍,但是雍先生在译文中采取了递进的关系,分别添加“也”和“还”字,从“要赌”的程度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与原文相同的句子格式略有出入;董先生同样采取增译法,也在最后一句的译文上增加了“还”字,表现出斯迈雷的好赌性格,所以在译文的“忠实”上存在不足;张先生的译文前半句都是“有人斗”的结构,其中的“有”巧妙地将“therewas”存在句的句义翻译出来;而后半句是采用相同的“他也要赌”的译文,与原文的句子结构保持一致,忠实于原文,而且“也要”充分表现出斯迈雷嗜赌成瘾,排比加强句子语气,使句子富有气势。从语用角度来看,为了充分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语境,译者应当尽量在结构上与原文保持一致,有效传达出原作者幽默风格和重复手法以增强语气的特点。
例2:“However,lackingbothtimeandinclination,Ididnotwaittohearabouttheafflictedcow,buttookmyleave.”
雍译:“哎!该死的斯迈利,让他那头倒霉的母牛见鬼去吧!我嘟囔了一句,客气地跟那位老先生道声再见,扬长而去。”
董译:“可我既没功夫,也没这个嗜好;还没等他开讲那头惨兮兮的母牛,我就走了。”
张译:“可是我既没有工夫,也没有兴致,所以我没有在他那儿等着听他讲那只倒霉的牛的故事,就告辞了。”
雍先生的译文前半句“哎!该死的斯迈利,让他那头倒霉的母牛见鬼去吧!”采用意译法,原文直译则是“然而,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这里译为口头语的形式,直抒胸臆,表明主人公对西蒙·惠勒老头的絮叨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表现出一种自言自语的谩骂抱怨的语言风格。董先生和张先生采用“可(是)…也…”的句子结构,巧妙地将“However,然而”的转折关系得以表现,突出主人公对西蒙所讲故事的厌烦与苦闷;后半句雍先生翻译为:“我嘟囔了一句,客气地跟那位老先生道声再见,扬长而去。”这句并没有体现出原文“Ididnotwait,我没有等他(开口)”和“buttookmyleave,而是匆匆离去”的转折关系与小说人物透露出的烦闷情绪,相反,雍译为:“客气地跟老先生道声再见”表现出来的是不紧不忙、彬彬有礼的一种态度,与原文“没有等开口便匆匆离去”的紧迫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有所偏差;董先生和张先生则是直译法,将原文主人公的来不及等西蒙·惠勒老头开口讲述倒霉母牛的故事,便匆忙离开的情感态度在译文中得到同样凸显,让译文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已经对西蒙·惠勒老头啰嗦的厌烦和急于离去的迫切之情。
“根据语用学的理论,人们注意到原文词语出现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原文描述的环境、人物身份,原文表达的意图,原文反映的社会、文化等因素,从而在自己的译文中设法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获得语用等值。”(何自然,段开诚.1988)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将原文词语代入到具体的环境当中,并结合原文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文化环境和心理活动等因素,灵活采取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忠实地表现出原文意义和原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结语
语用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应注重原作者的时代背景、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文本细节的分析上,充分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分析小说人物所处特定情景、语言特点以及心理活动。此外,文学翻译应结合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努力实现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察觉不到翻译的痕迹,准确体会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思想价值,真正实现一种“对等”的翻译,使译文实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通过马克•吐温《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三个中译本比较研究,可见文学翻译当中必须根据具体文本内容和手法,在语用翻译理论指导下,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忠实通顺地传达出原文的内容与原作者交际意图,实现文学翻译的“对等”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自然,段开诚.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88(3):61-65.
[2]何自然.翻译要译什么?——翻译中的语用学[J].外语与翻译,1996(3):1-7.
[3]何自然,李捷.翻译还是重命名[J].中国翻译,2012(1):103-106.
[4]何自然.在语用翻译论指导下培养翻译能力[J].外语与翻译,2014(3):1-7.
[5]李正栓,贾晓英.归化也能高效地传递文化[J].中国翻译,2011(4):53.
[6]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M].董衡巽,译.北京:大众文艺,北京南文博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99-1-1.
[7]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M].雍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2.
[8]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M].张友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
[9]闫常英.《老人与海》中译本之比较对翻译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4-106.
[10]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291.
作者简介:冯文雄(1996.01—),男,江西九江市人,硕士在读,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研究方向:语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