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可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河南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寓言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学习寓言的创作方法,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功能,探索揭示寓意的基本方法,对学生学习寓言及自我教育都有巨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寓言;创作;教育;方法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丰富的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青蛙和小鸟不再是一种动物,而是人格化了的“人”。那么,如何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寓言,使寓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呢?
一、学习小学寓言教训的创作方法
每册教科书都有几篇寓言故事,他们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大致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寓言借助比喻的故事,对作为某种抽象道理进行说明或是对现实生活某些现象进行讽刺,都是通过假托的小故事显示出来的,因此寓意十分明确。例如《刻舟求剑》就是比喻做任何事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如果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否则就会犯错误。
(二)具有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
我们教材中每个寓言故事大都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社会上某一类人的特征,深刻的揭示他们的本质。《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就是借那个偷铃人的言行讽刺社会上那些自己欺骗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的人。
(三)简短有趣,耐人寻味。
在现行教材中,绝大多数寓言故事都是简短的,因为它只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给人一个教训。例如《守株待兔。中的主人公,就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在树上的野兔,于是他就认为,以后天天都会捡到撞树的野兔,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必然了。这就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巧合,克服学习上类似的毛病。
二、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功能
(一)陶治学生的道德情操。
寓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自然物来寄托某一道理,以此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从而来陶治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受到了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的思想教育。
(二)启迪学生的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寓言故事里所蕴涵的哲理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认识人生哲理,因此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在学生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而后由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和归纳,最终揭示寓意。
(三)树立形象的榜样作用。
寓言故事以其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树起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特别是正面的英雄人物形象、传统美德形象、道德规范形象的神勇无敌、机智聪颖时刻警醒和激励着学生学做善人、智人。
三、探索揭示寓意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由于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特征鲜明,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感受寓言中的形象,通过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形象当作真实的形象来认识,能够使学生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对寓意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为现实生活中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为社会人的过程,所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分析:
(一)分析人物语言揭示寓意。
例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中有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分析青蛙的语言以及小鸟的话语,便可得出做任何事情如果自以为是,不听劝告,坚持错误,那么必然受到嘲笑的道理。
(二)分析故事情节揭示寓意。
《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通过一只狐狸怎样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让我们对狐狸和乌鸦这两种动物有了解,并且明白不要被好听话所诱惑的道理。又例如《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等句子的理解,使我们知道一个人有了错,只要及时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三)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揭示寓意。
《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通过对禾苗生长规律的揭示,以及对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总之,通过寓言教学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水准的提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悟寓言的寓意,透彻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