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以及前景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对提高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以及前景展望

张亚红

张亚红(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新疆库车842000)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056-02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主体性课堂教学;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倡导反思性课堂教学;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应主张回归生活;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主体性;发展性;反思性

在21世纪,在新课程改革的这个大背景下,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生存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并上升为情感。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可以改变种种教学低效、无效、单纯成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促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避免在“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打转,为我国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创造有利先机。

重视和加强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于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换言之,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课程改革的构想只能成为美丽的幻影。

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为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提供必要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1]。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发展教师的业务能力,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期待教师角色的相应转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出回应。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符合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生物学科一直是自然科学中的重点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的认识存在诸多偏颇,认为生物学是一门描述性的“软科学”,而物理、化学是“硬科学”[2]。生物学在高考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进入21世纪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学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但要使中学生物学获得长足发展,仍需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有效进行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圆满达到生物学科教学预期的三维目标,是每一位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此外,传统的中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3],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教材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以知识为中心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传授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探究;以分数为中心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传统的中学还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也缺失了对当下生活的关注,使得生物科学这门本来与学生本人及其生活有着直接密切联系的学科丧失了其本体意义,最终变成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4]。从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分析,这些因素都限制着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故对这些现状进行反思,研究提高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更需要突破旧的教学规则去大胆的实践。

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解决,必然影响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教,有效地学,有效地教学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因此,研究中学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目前虽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特别多,但针对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并非很多,并且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的谈观点,提建议。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从实践的角度切入,再上升到理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结论,为中学生物学教育科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同时,和同在一线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共勉,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主体性课堂教学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5],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室引导下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要是课程和教材)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受动性、依附性和模仿性等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角色是随着身份的变换而变换的。如面对观众我是演员,面对演员我是观众;面对老师我是学生,面对学生我是老师……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面对人生,角色支配着人的生活,角色决定着说话的角度。学习者也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有时会是读者,有时会是听众,有时会是研究者,有时会是实践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机的让学生成为各种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发展其主体性,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现代化的要求,主体性教学将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突出强调这些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并应该在今后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也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二、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

关于发展性课堂教学[6],美国著名教师桑德拉?瑞夫和朱莉?海姆伯格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家长和学校为了学生的共同利益而密切合作、相互尊重、彼此支持,那么学生就会乐意到学校读书;如果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富有意义且与自身密切相关,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知道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水平,那么他们就会取得成功并获得一种自我满意感;如果教师针对每个孩子独特的感官特征而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如果学生和教师互相尊重对方的多样性和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彼此尊重对方;如果学生喜欢学习,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考试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展示自己所学的东西,那么他们每个人都会表现的很好。基于这些特征的一个课堂,就是完美的课堂或者近乎完美的课堂----即发展性课堂。这是一种由父母、教师、管理者以及学生本身多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理想模式的教育,但其中教师在设计方案和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本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样一个信念,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我们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新课程在课程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较以往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同时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广大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发展的高度审视我们未来的教育,争取构建上述这样一种和谐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在这里孩子们能得到高效的发展,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十二五”期间,会使得目前的课堂教学水平取得更大的突破,更上一层楼!

三、积极发展反思性教学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并且养成写课后教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一个教师如果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的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那么他就会有一种信念支撑促使他主动地去探索,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提高的一个过程,是提高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应将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当作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师可以随时将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记录,进行自我反思;或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别人比自己更容易看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或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找出差距,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这也是一种教学反思的有效手段。

反思的渠道也是多角度,多途径的。撰写课后教学反思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回顾、审视,在思考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这也将是教师日后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笔案例素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学反思笔记的内容可灵活多样,教师可及时记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可以发现问题,请老师、教研员听自己的课可帮助自己找出失败之处,然后加以克服;可以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及素材来源;还可以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学生的独到见解,自己偶然间的一个教学灵感,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教学评价的反思,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帮助生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还可以提高生物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一种教师对教学上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和精神。

为了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反思是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反思性教学也将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倡的又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

四、生物有效课堂教学应主张回归生活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更是一门与生命、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领域。生活也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是与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5]。课堂教学关照学生的生活,意味着课堂教学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成全。

新课程的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关键的是应当将这一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体验、陶冶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上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尽可能回归生活的有效课堂教学。

五、生物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近几年来,生物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凸显了生物学在科学研究领域以及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加之它诱人的发展前景,因此有人把21世纪定义为生物世纪。21世纪也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变革。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已经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加强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对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必然要求。中学应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将中学生物学课程与其整合,使活动变得更生动形象,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用多媒体呈现的图片、视频短片、模拟动画等类型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简化和降低教师讲授的难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或有的学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示范或者讲实验,学生在下面想象,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最起码可以让学生从感官上身到直观的观察。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增加生物信息的密度,图文并茂的呈现,增加课堂生动性,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将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细胞、病毒、真菌等,通过模拟显微镜放大的图像,宏观展示给学生。还可化静为动,生命本是运动的,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时间和空间跨度太大,语言描述达不到让学生深刻体会的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快速的重现这些过程。

在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要求下,课堂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也不能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讲授和板书的教学模式,它们各有利弊,我们应当将二者有机整合,择其优而用之,使之更好的为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服务,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

[2]杨珍贵.普通高中生物学习观调查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浙江师范大学,2005.

[3]王斌.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4]游隆信.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8,9.

[5]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6]桑德拉?瑞夫,朱莉?海姆伯格著,牛芳菊译.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满足不同需求的方案、课程及活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