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鑫鑫(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立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心理因素及主观能动性差异很大,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36-01
创新思维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是对崭新内容思维形式的总和,并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有:教学的综合性、求同存异性、图像指引性。地理教学如果要实现素质教育,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行分析讨论。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它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源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情境要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引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是一门涉及内容很广泛的学科。在如今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初中地理教材所涵盖的内容不断精简,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图片。在学生翻阅教材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图片并不能代替文字起到良好的文字表达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引入,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利器,以图、文、声、画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地震与火山”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年来世界各地地震与火山爆发时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自然灾害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紧接着再演示给学生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多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最后由教师讲清其主要原理。
3丰富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将探究的素材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运用观测、调查等手段,让学生逐步明白地理事物分布、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完成“月相变化”教学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做好观测并认真记录下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或者在学习“区位因素”后,教师要让学生研究分析本市的区位因素,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探究,内容包括本市的历史改革,气候、河流及地形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变化为本市带来的影响等。为尽快完成任务,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整理并分析得到的资料,作出最终结论,同时还要在课堂上交流,教师指导和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兴趣十分浓厚,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4运用生活化案例,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是提倡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学会结合生活实践,合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案例,特别是能够体现实践性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例如,在讲授《世界的人口》一课时,我介绍了我们所在的城市近三年的人口增长变化情况,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本城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以及出生人口中男女比例是否协调等问题,我结合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而且学生对所在城市比较了解,因此思考起来并不困难。我还能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比如说对于本城市人口增长的变化,号召学生通过上网浏览和走访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主动地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人口问题的调查是典型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当地人口情况的变化,特别是能够亲身感受二胎政策放开后,本地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又同地理知识和社会现象相融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5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仅靠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借助活动拉近教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在讲到“环境”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型的地理活动,如:“本省环境污染情况”。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以4人为小组,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可以选出各组小组长,要求组长按照学生实际学情对组员进行分工,如:资料员、操作员、报告员等,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本省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制作个性化实践报告,要求条例清晰、内容明了,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有效提升。结语:
总之,教师要做到大胆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如何去联想、去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到解题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并形成自己的固定解题思维,这也是当前中考命题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广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科教育,2016,29(1):74.
[2]刘金超.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3,15(12):136.
[3]张玲.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