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祥黄泽霞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312000
摘要地方高校打破大众化教学模式并形成自身课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一方面,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地方资源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课程教学应努力为地方服务,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专业课程地方资源中国文化概论
地方高校在整体实力、师资力量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多不能与各类重点大学相比,再加上应付各种检查、验收的求稳心态,使得许多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往往显得比较保守。这种保守性不仅导致许多地方高校“无地方特色”,也导致了一些地方高校因各方面支持力度不足而发展缓慢。在能够完成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使课程教学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努力形成地方特色,成为许多地方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本人多年从事于地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以这门课程为例,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地方资源的教学作用
与全国重点大学不同,地方高校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是地方高校自身具有的一种优势,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地域优势。本人所在的高校座落于江南历史名城――绍兴。绍兴丰富的名胜古迹和悠久的文化积淀为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提供了许多活生生的“教具”和极具典型性的实例。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有限时间的最大功效,本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其一,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不仅可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还可以服务于教学。书法圣地――兰亭风景区离我校不过十余公里。在学习古代书法之前,先让学生到兰亭风景区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并对风景区中各类有关王羲之以及书法的名胜作详细记录。讲授古代书法时便以学生汇报为主,让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地考察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对照,从而对王羲之其人以及其书法认知和体悟。在历史名城绍兴,这样的名胜古迹很多,如大禹陵、王充墓、青藤书屋、书圣故里等,这些都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许多极其宝贵的资源。
其二,社会调研。行之有效的社会调研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自然可以为课程教学所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调研往往会有事半功倍之效。绍兴是中国著名剧种――越剧之乡,地方戏种极其丰富,如莲花落等。[1]在学习古代戏曲、曲艺之前,让学生事先观看一些越剧和民间戏,对传统戏曲的角色、唱白、情节模式、场景等有着清晰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交流为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实地讲授。另外一种更有实效的方式便是实地讲授,即老师一边引导学生参考,一边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绍兴自东晋以来便有书法之乡之称,历代书法家辈出。除了上文提到了书圣王羲之之外,著名的还有徐渭、陈洪绶、赵之谦等。[2]相关的书法名胜亦不少,如兰亭、青藤书屋、赵之谦故里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搬到“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如讲授明代书法家徐渭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青藤书屋参观,边参观,边讲授。通过参观徐渭故居以及故居展览的书画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认识徐渭为人、为书的个性等。再引导学生参观徐渭墓,通过阅读碑刻等资料,让学生对奇才徐渭生平有更清晰的认识。这种现场教学往往比教室教学、教具教学更具形象性和深刻性,效果更好。
虽然措施和手段不尽相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让地方资源服务于教学,提升课程教学功效与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展示地方资源,突显地方特色
如上所说,许多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往往显得比较保守,这种保守性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表现得很明显。出于诸如此类的原因,地方高校专业课程的教材往往采用全国通行的、具有很强权威性的教材。这些教材具有很强“通用”性,可以通用全国所有高校,但对地方文化资源往往关注不够。地方高校在使用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如果照搬其它重点大学的教学模式,就无法突显本校特色和地域特色。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教学过程作少许调整,以突显地方特色,以增强地方高校的特色,不仅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
目前,许多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多以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3]本校多年来也是以此作为教材。为了突显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作了一些调整和处理。其一,教学内容重点的调整。为了突显地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作些调整,将原来非重点的内容调整为重点内容,并加以详讲。如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时,便可以对东汉王充、王阳明等作详细讲解,讲古代书法时,便可对王羲之、徐渭、赵之谦等作较多讲解,讲古代史学理则以章学诚《文史通义》为中心,讲到古代宗教便对《高僧传》作者慧皎作较多讲解。
其二,课时的调整。与此相适应,在课时安排上也向本土作家倾斜,力求对本土作家、作品多作讲授和介绍。如讲授东汉哲学时,则重点突出王充,对于其他作家,如王符、郑玄、仲长统等简而带过。讲授古代书法史和戏曲史时,亦可结合越中书法家、戏曲家,结合绍兴地方戏曲等,并对此详加讲解。讲授古代文学时,可对绍兴作家,如骆宾王、陆游、杨维桢、王冕、徐渭、张岱等,亦可作较详细的讲授。
其三,作业设计。在设计作业时,亦以本土文化名人为主体,强调实地考察和社会调研。如可以让学生作王充、陆游、徐渭、张岱、章学诚等人研究,将实地考察与书面资料收集相结合,这样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
其四,考核形式。课程考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笔试、论文等。在考核形式的设计方面,亦可有意识突出地方资源。如采取笔试的形式,可适应调整本土文化名人和本土文化的比例与分值;如采取论文等形式,亦可有意识引导学生以本土文化名人、本土文化为中心,以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教程中,可以在各个环节,如教学内容、作业、考核等,有意识地突显地方本土文化,使得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从而避免使用通用教材易造成的“千人一面”的教学情形。
三、教学应努力服务地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地方高校往往因地方而建,对地方资源的充分有效的运用是地方高校求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打破专业课程教学“千人一面”的大众模式,在教学过程可以适当地突出和强化地方文化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不仅如此,地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还应在教学许可的情况下努力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从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虽然人文科学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马上产生立竿见影的实用功效,但只要合理利用和引导,亦可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功效。就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地方文化服务,达到为社会服务之功效。其一,以课堂教学形式宣扬地方文化资源等。就中国古代文化概论课程而言,其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文化视,提升学生文化水平。如上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地方文化,其实便是一种很好的宣扬地方文化的方式。如讲到浙江籍,特别是绍兴籍文化名人时,[4]教师作一下重点强调,让更多同学记住。这便是为浙江文化、绍兴文化作宣传。现在地方高校多面向全国招生,外省学生不在少数。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就业地域多元。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的学生将本土文化带到四方,又进一步促进了本地文化的传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其他的形式,如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都是通过学生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其二,以学生科研成果丰富地方文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以地方文化为中心,组织学生社团,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一些活动,这些都可促进地方文化发展,丰富地方文化资源。如本校中文系依托地方文化组建了一个越剧团,并且多次到各地义务演出,产生了较好社会影响。这些不仅使更多学生熟悉越剧,甚至喜爱越剧,而且扩大了越剧的社会影响,甚至产生了一定社会功效。一些“演员”学生后便任职于一些本地话剧团、戏曲团,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文化发展。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学生制作一些文化图,其中包括《古越族迁徙图》、《绍兴文学家分布图》、《越中书法家分布图》《绍兴佛寺分布图》等。这些文化图有不少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经过进一步修改和提升,便可进入相应的展览馆或博物馆。
其三,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进言献计。如上所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地方文化比较关注的话,自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成果,这些往往可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如参观兰亭风景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讨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兰亭景区的看法。一方面可以谈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就现在修复的兰亭景区成败谈谈看法。如大多同学肯定兰亭的许多景物设计得比较成功,如“太”碑,历代名人《兰亭序》作品展,、墨缸、习字坛、鹅池等。同学也对对兰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看法。如一些同学生认为曲水流觞水面太窄,显然不符合当时数十人围坐的实情,寻找两块《兰亭序》异同太低级趣味,一些建筑太现代化等。将学生的这些建议进行归纳,形成比较有条理的建议,上报给相关部门,无疑会对兰亭景区日后的维修和扩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要宣扬和突显地方文化资源,造就本课程地方特色,同时还应积极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促进地经济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萍.绍兴戏曲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胡源.越中书法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佘德余.浙江文化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