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让诗意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情感;感悟;开放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语文。稍微用心研读一下教材,就会发现,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精约优美、含蕴深厚的文字,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漉,闪烁着人类的精神之光,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由此可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地以诗意的内容为载体。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只强调它的工具性。如今,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学生课堂上眼神呆滞、表情冷漠与无动于衷的种种表现,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该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呢?我以为,唯有进行诗意的教学。因为,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一、语文课堂追求诗意。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息息相关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语文是通过言语教育来实现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长的。语文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且也不是过去人们理解的那种抽象的知识。语文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悟的言语经历,在言语经历中,学生把言语作品内化到他们自己的世界中去。语文不单单给予学生实用的知识,它要给学生一个世界。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语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言语实践,使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积累、独特的珍藏,从而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换句话说,也就是使学生拥有优雅的言谈、生动的文笔和优美的个性。
语文教学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学生的梦幻诗情而存在的,这里有心灵的悸动,激情的飞扬;这里有理性的思辨,奇特的幻想,翻飞的诗情…,-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意,就要让学生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和创造力的人;我们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追求诗意课堂的策划者。
二、诗意课堂,引领正确的情感取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生命意义。所以,教师应该是个不断地在涵养自己诗意情怀的教者,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
诗意课堂,是“一种以浸润与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让教育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还是要提到《孔子游春》中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河畔的“这堂课”。面对泗水河,孔子关于“由此看来,水是君子啊”的言论,是他沉思后的自言自语,然而“意味深长”,所以给弟子们以很大的震撼,这其中的“深奥的道理”他的弟子想来会逐步地自省参悟的。在弟子们交流各自的志向时,孔子对子路、颜回均报以赞许的目光,然而孔子似乎更肯定颜回,赏识他“不为自己表功”的谦逊低调的人生态度,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颜回抚琴唱歌,孔子手舞足蹈。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观念、情感指向就在这样似无意又似有心的过程中自然无痕地流露和呈现出来。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精致大气的诗意语文课堂已为大家所熟知。教学中,王老师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去体会,而是在学生自己品读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体会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升华自己的感受。诚如王崧舟老师自己所言:诗意语文,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这种契合,是包括学生、老师、文本、作者在内的各自的精神被深深地卷入、沉浸和交融,是用生命阐释生命的意义,建构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化理解,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
诗意课堂,并不是把语文课上成诗歌鉴赏课,也不是用单纯的诗歌写作作为知识的传授,当然更不是用无休止的做题来取代学生的情感体验。它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诗意情怀,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情感取向。
三、诗意课堂,唤起真实的心灵感动
拥有诗心,富有诗情,这是语文诗意课堂所追寻的,而它源自师生在与文本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的心灵感动,它是返璞归真的,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唯美的。有诗性的老师,就能通过他艺术的引导,唤醒学生愉悦的审美感受,从而让学生对高尚的道德境界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往之情。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过分追求看得见的价值,而忽视了自己的心灵,我们变得无暇去顾及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的心灵,我们甚至忘了感动。然而,我们的孩子需要感动,需要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想去欣赏,情感就丰满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一个大写的“人”就形成了。这样的自我是充盈的、厚实的、有魅力的、有力量的。这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的。
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我们要共同创造焕发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
总之,语文是充满诗意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让广大师生流连忘返、爱之不尽,也让师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同时,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学诗意回归,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熏陶,这与诗歌中的陶冶精神是吻合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诗歌中的真善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溢满诗意,我们的学生定会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张小波.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