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猫抓病1例

/ 1

CT诊断猫抓病1例

肖建升

肖建升(邵武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福建邵武354000)

【中图分类号】R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48-01

患者女20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2个月为诉入院,行颈部CT检查示:右侧颈动脉鞘区可见29×31×40cm的椭圆形不均一软组织密度影,CT值35-52Hu,增强扫描呈不均一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值36-85Hu,界清。追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曾被小猫抓伤过右手背,伤痕很快消失。CT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结合病史考虑为猫抓病可能。术后病理示(右颈部)淋巴结肉芽肿性炎症伴部分坏死,符合猫抓病改变。

猫抓病(catscratchdisease,CSD)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秋冬发病较多,热带地区无季节变化,全球每年发病人数超过4万人,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80%发病年龄小于21岁,男女无差异。CSD由Parinaad于1889年首次报道,1983年Wear等人从CSD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后命名为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棒状杆菌。

CSD系被猫或狗抓伤、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被猫狗舔过而致感染,典型临床表现为伤后局部皮损区红肿或脓包结痂,大致1~2周或数月后出现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常为单侧。

猫抓病(CSD)又称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亚急性局部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光镜下是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为皮损区出现以中心坏死化脓,周围呈栅栏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及少量多核巨细胞的多发微脓肿形成。这一特征性病理变化在CT检查中表现为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散点片状未强化区,病灶实质部分依其血供差异,可出现轻度至明显强化。其影像表现无特征性,需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淋巴结核转移瘤,炎性淋巴肉芽肿和其他非特异性淋巴结炎鉴别。本例患者平扫密度不均一,增强扫描呈不均一明显强化,界清,病灶单发,位于颈动脉鞘区,尚需与神经鞘瘤进行鉴别。

详细病史在猫抓病的诊断中意义重大,有人认为猫抓病的诊断主要依据:①有与猫、狗等密切接触史或被猫狗等抓伤,咬伤史;②局部皮损;③引流区淋巴结肿大;④CSD抗原皮肤试验阳性;⑤肿大的淋巴呈CSD特征性病理组织学改变,由于巴尔通体对利福平,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敏感,对可疑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

综上所述,猫抓病作为一种特殊的淋巴结炎,结合病史,CT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