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辅助性手段,信息化建设在很多大型企业已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并得到普遍认可。但对在企业总数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依然不高。因此,本文尝试借用信息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的和谐有序发展,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概述
信息生态是从生态科学中移植过来的类比概念,其目的在于吸取生态学的精华,为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均衡关系,而信息生态是研究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信息生态从“信息——人——信息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理念出发,研究三者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指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既包含企业进行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组成要素,也包含这些要素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
其中,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要素由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信息技术、信息组织结构、基础设施、信息战略、文化及制度等)组成。从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系统性。企业信息生态中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强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二是复杂性。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种类繁多,不同层次的要素之间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三是开放性。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与企业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也与企业外界关系紧密,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流动。四是动态性。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动态的,同时其各组成部分、各个层次也是动态的。信息生态系统只有在这种动态的运动中才能达到稳定、有序与均衡状态。五是多样性。一个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和不同类型的工具,以互补的方式共同运作,形成的一个健全的信息生态。
二、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表现
(一)不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失衡。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分别处于三个不同层面上,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刚刚进入门槛”和“还是一张白纸”。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从企业类型上看,外向型企业、科技型企业、与大企业关联度高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竞争力弱、效益差的企业和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从行业类型看,技术含量高和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行业信息化普及程度高,如电子、出口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房地产、纺织等行业。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不仅如此,同一中小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应用也不均衡。不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不利于整体信息优势的发挥。
(二)资金投入与应用效果的失衡。多数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一次性投入,只要信息化实施成功便可一劳永逸,因此总体规划时只考虑一次性投入的成本。结果,后期信息化系统的升级和日常维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并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非因为盲目购买,而可能是由于挑选的余地不大或出于前瞻性考虑,但问题在于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成为沉没成本。同时,信息化的投入较大,而效果短期内又不明显,中小企业往往只看到产品基本信息有电子存档了,但具体带来多少有形的效益却无法衡量。由于没有具体的指标量化体系,中小企业又忽略了数据的分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不上信息化是等死,上信息化是找死”的说法。因此,资金投入与应用效果的失衡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三)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失衡。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而是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场变革,这一点在大企业基本已达成共识,而许多中小企业,仍认识不清,或认识到了难以做到。一些企业领导人以“已经建设信息化”为荣,以“没有实施ERP”为耻,重面子而不重需求,纯粹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不过是企业一个辅助工具,只有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切实地捆绑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其全部效能。不少管理人员甚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对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是软件专家们的事,与自己无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不稳定、管理决策不科学、业务流程随意性、“人治”与“法治”的混淆,使落后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相适应,大大削弱了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失衡是影响中小企业信息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四)信息化投入内部结构的失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结构也不合理,存在“重建设轻需求”、“重工程轻维护”、“重引进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倾向和误区。除少数科技型企业外,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远不如大企业那样全面深刻。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虽已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才是电子商务,结果是“只见网页建,不见定单来”,网站等于“花瓶”和“摆设”。中小企业这些重硬轻软、以硬挤软、重技术轻管理的投资通病,产生了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而陷于“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尴尬境地。因此,信息化投入内部结构的失衡导致了中小企业信息生态子系统间的局部不平衡。
(五)信息需求和专业人才的失衡。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化需要一批专业人员去建设、操作、维护和更新。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信息部门,或信息部门力量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到严重的“人才瓶颈”制约,并且在信息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的情况下,“瓶颈”显得更加狭窄和闭塞。同时,信息化软件商一直以来对中小企业的员工用户进行业务培训,但因其只注重推销其产品,本身并没有丰富的信息化实施经验,没有建立自己的一套培训体系,导致对于员工用户的培训也不到位。因此,专业信息人才的缺失是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关键因素。
三、如何构建良性的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
(一)营造高效的信息生态服务环境。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是整个社会信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信息服务环境。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健全法律、完善政策措施环境、建设信任保障环境、营造社会人文环境、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及组织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等,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中小企业个体的单独运作,经常存在信息资源不足或某种信息技术缺位,从而使个体的信息生态失衡。通过水平共生或垂直共生,与大企业或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形成共生系统,可整合不同组织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或削减资源瓶颈,促进信息生态的共同进化。
(二)促进技术在管理中的“消融”。信息化并不意味着技术万能,也不是要追求最新最好的技术,能促进中小企业信息生态核心价值实现的技术才是最好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能促进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但其最终必将“消融”,这里的“消融”并不是物理上的不存在,而是其本身的隐蔽性。信息技术的使用必使管理理念受到冲击,中小企业应革除旧有管理模式,进而引进先进管理理念而进行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管理层次。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重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制度建设、业务过程优化、组织结构变革等,这些方面必须和信息技术紧密配合、相互促进。
(三)培养优良的“关键物种”。在中小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中,人是系统中的“中坚种群”,是系统的“关键性物种”,人的发展是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信息环境下,人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决定它是否是一个动态、开放、多样的系统,决定信息技术能在系统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决定这个系统中的核心价值将能如何实现。具有开放信息理念的中小企业领导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物种”。企业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构建具有全新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的信息化实施团队,抓紧培养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速不同“物种”的协同进化。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可以理解为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信息消费者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信息生产者的压力,引起信息生产者做出改变,这些改变反过来又会引起信息消费者的进一步变化。因此,中小企业可有重点地加速部分“物种”的进化,来拉动整体“物种”的协同进化。作为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故可以找出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进行重点投资,寻找能明显解决问题或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切入点。
(五)建立循环的中小企业信息生态圈。信息生态圈有多层含义:一是从企业外部为企业的新生、成长、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是一种广泛融合的生态化的信息服务;二是从企业内部为企业提供物流、生产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客户流等全过程的电子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管理与商务解决方案;三是生态圈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可帮助企业减少资源消耗及浪费,具有生态环保特点。建立中小企业共生的信息生态圈,提供高价值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系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个中小企业可视为一个小的信息生态系统,可具有自己独特内容的信息,各行业的小信息生态系统构成大的信息生态圈,并相互影响、制约、融合。进入圈内的企业信息种类越多样化,信息循环越强、越快速,系统的调节功能就越强,最终使中小企业获得全方位信息,使供求关系快速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