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

/ 2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

赵虹

赵虹(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56-02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渐进性、免疫性、炎症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特点为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65例,男为41例,女为2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7岁,病程在14个月~15年,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以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在1~3g/d)、血尿、水肿(多为眼睑和下肢轻、中度可凹性水肿)、高血压(21.3~14.7kPa以上伴有头痛、头晕、心悸)为主要表现,后期由于大部分肾小球被毁损,出现贫血、肾功能不全,部分病人因感染、劳累、高血压、脱水或肾毒性药物的应用等因素,使病情急剧恶化。

1.2辅助检查①尿液检查: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多在1~3g。尿中可有多形性的红细胞+~++,颗粒管型等。②血液检查:肾功能受损时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有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贫血者红细胞及血红蛋量下降。部分患者可有血脂升高,血浆清蛋白降低。③B超检查:双肾可有结构紊乱、缩小等改变。④肾活组织检查:可以确定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

2护理

2.1饮食护理①蛋白质:以优质蛋白(牛奶、蛋、瘦肉等)应占50%以上,一般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5~0.8g。②水、钠:血压高或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水肿伴少尿者限制液体入量,按24小时液体出入量补充液体。③控制磷的摄入,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锌元素,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足够热量。④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改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饮食的重要性,与其共同制定食谱,改进烹调方法,以提高患者食欲。定期监测体重、上臂肌围,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浓度,观察皮肤、口唇、指甲色泽。

2.2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疗效较差,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肾衰竭,使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下降,经济负担加重,因而患者心理负担过重。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做好精神安慰,对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向患者介绍简单的医学知识、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所用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及防治方法;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2.3用药护理①利尿药:观察利尿效果,防止低钠、低钾血症及血容量减少等不良作用的发生。②降压药:使长期服用降压药者充分认识降压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嘱其勿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满意的疗效。卡托普利对。肾功能不全者易引起高钾血症,应定时观察血压,降压不宜过快或过低,以免影响肾灌注。③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慢性肾炎伴肾病综合征者常见,应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④抗血小板聚集药: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血、凝血时间等。

2.4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清洁的病区环境,病室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定时开放门窗通风换气,定期做好病室的空气消毒;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若有头痛、鼻塞等症状,应卧床休息,并及时治疗。

2.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因血压突然升高或持续高血压可加重肾功能的恶化;注意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及消长情况,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胸围、腹围等变化,了解有无出现胸腹水等;监测尿量的变化及肾功能,如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升高或尿量迅速减少,应警惕肾衰竭的发生;注意有无感染灶的出现,及时发现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征象。

3体会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或隐匿,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贫血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以青中年男性多见。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程阶段不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直接迁延或临床痊愈若干年后再发)。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属慢性。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慢性肾炎的起始因素为免疫介导性炎症,可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由肾小球原位的抗原(内源或外源)与抗体形成而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炎。炎症反应由炎症细胞与炎症介质参与,并构成复杂的网络关系。继局部免疫反应之后,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亦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肾小球内的高压、高灌注、高滤过(“三高”现象)等可促进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病变能引起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可引起系膜区(基质及细胞)增殖,导致硬化等。

慢性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上述所有类型到晚期均进展成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进入尿毒症阶段。

参考文献

[1]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年02期.

[2]李怀平;黄晨;陈威;王汉民;刘晓渭;张鹏;许国双;孙世任.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7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01期.

[3]何志义;于革中.中药为主治疗慢性肾炎36例临床观察[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