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深圳)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吸、渗能力下降。水泥森林的出现,意味着排洪、滞洪、滞水能力大幅下降。推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势在必行,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根据《某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导则》要求,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
一、强制性指标
(一)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
建筑与小区,新建不低于80%。
(二)年径流污染消减率
年径流污染消减率(一般以年SS总量去除率计)不低于50%。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硬质铺装地面如地上停车位、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不含绿地、水面),拟30%面积以上的硬质铺装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增加雨水渗透。
项目采用技术措施: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透水铺装。
图1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适用于轻型荷载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2)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处理用于景观补水、绿化用水、道路浇洒及洗车用水,雨水调蓄容积为380立方米。
(3)本项目设置有下凹式绿地等具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生态设施,引导屋面及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等设施进行雨水调蓄,并通过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滤网截污装置等截污措施,减少雨水径流污染。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项目采用技术措施:(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
图2溢流口设置
(4)通过采用渗井、渗管等设施,将场地雨水优先引至周边实体绿地进行入渗,多余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项目采用技术措施: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
图3渗井
渗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
渗管/渠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渗管/渠应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设施。
②渗管/渠开孔率应控制在1%-3%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大于20%。
(3)渗管/渠的敷设坡度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4)渗管/渠四周应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砾石层外包透水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应少于200mm。
(5)渗管/渠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700mm。
(6)蓄水池
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
三、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
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如设置下凹式绿地草坪、渗透井等,并设置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计算得到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如下表所示。
表1、住宅区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表
备注:
雨水渗透总量为通过采用渗井、渗管等设施,将场地雨水优先引至周边实体绿地进行入渗的雨水总量。本项目周边实体绿地面积约为1300平方米。
四、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本项目部分雨水经弃流后,进入雨水调蓄池进行过滤及储存。经处理后的雨水可回用于绿化浇灌及道路冲洗。结合绿化及道路面积,进行回用水量估算。项目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收集屋面和路面的雨水,用于小区景观补水、绿化用水、洗车用水及道路浇洒,雨水收集池容积为380立方米。
结束语:通过本项目的海绵化改造措施,减少雨水初期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减缓内涝问题给场地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海绵工程后,减少了雨水外排流量,周边管网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